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互动课堂”的实现
作者: 周瑛摘要: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的制高点与突破口。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师生地位的正确定位。教师、学生、
信息构成了“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三要素。信息技术参与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成为现实。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动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113-001
一、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教学使课堂教学新模式成为现实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可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共
同参与教学,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利用网络搜寻资料,
运用计算机完成作业,可凸现现代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及时反馈,
及时评估,呈现了信息控制的优越性。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使教学
模式显现出全新高效的新状态
二、在实践中逐步完成“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互动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通过实践我们意识到实现“互动课
堂”教学的最佳方法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信息环境及信
息资源,经过课堂教学形式的重新组合,并对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
重新调整。它既可实行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互动,又可通过信息实现
人与人思想的交流。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下,使“互动课堂”教学
展现全新的风貌。我校建立多媒体信息教学网络后,开展了作文教学、
阅读教学等多学科全方位的“互动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验。在实
践中逐步建立起我校“互动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三、“互动课堂”教学的原则
“互动课堂”教学的目的应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
教师引导下积极地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接受未
来挑战的能力。由此,我们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应体现在:(1)诱导。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引导。
即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指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3)
指导。即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认知能力;
(4)辅导。即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找到需要的信
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
习中的困难。(5)教导。即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
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优秀的品质。
同时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从“知识为本”
的教育向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1)
主人。能根据教师揭示的目标,设计的情景,提供的资源积极思考,
发现并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2)主见。能围绕待探索的问题,
与教师、同学进行参与协商讨论,并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语言
文字表述自己的观点;(3)主意。能对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查
阅检索,对所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取舍,加工处理;
(4)自律。能明确教学目标,调动相关知识经验,掌握学习内容重
点,进入学习情景,并对所学内容间的联系进行归纳。
2.资源共享,协商学习的原则
资源共享要做到:(1)资源共同采集。为达成教学目标,教师
和学生可共同从书本、媒体、生活、信息中收集相关资料。(2)资
源呈现自主。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有关资料展示给学生,更
可通过信息及相关媒体让学生按自己的需求获取资源。
3.媒体参与,交互信息的原则
媒体参与使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发展为四要素,拓宽教与学的视
野,充实了教与学的内容,增加了教与学的信息渠道。(1)媒体参
与的必要性。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可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
(2)媒体参与的合理陛。媒体内容的选择要和教学内容、目标相匹
配。(3)媒体运用的科学性。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及信息的功能,要
尽可能实现其功能和发挥交流、评价的作用。
4.注重个性,培养能力的原则
教师要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的观念,摆正自己的位置,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
生都产生表现欲;创设实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设计要多层次,适应各类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互动课堂”教学的特点
特点一:情景导入,驱动求知。情景式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教师借助语言,手势,表情等可创设情景,也可运用图片,投
影,录像等烘托情景,更可运用多媒体教育网再现情景,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特点二:提出问题,激活思维。教与学都应该来源于生活,教
材的内容也是取之于实际。因此根据教材利用信息设计问题,让学
生接触问题,接触实际,深入思考,诱发教与学,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特点三: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
发展学生,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探索
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
习。教师运用信息网络设计学习方案,提供学习资源,学生既可在
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也可按照自己需求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点引导,
多层次的设计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要。
特点四:情感交流,求活氛围,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根据教学要求可
自由发表见解,与同学、教师交流学习体会和交流感情。教师也可
利用信息观察了解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控。
五、信息技术条件下“互动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正逐步进入
社会、学校、家庭及各行各业,信息时代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工作、学习、思维方式。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方式成为
时代的呼唤和教育跟上时代步伐自身的需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本
身具有其相对稳定性,但不稳定性是绝对的,需要不断发展、完善。
而且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同,个性的差别,风格的迥异,学生的
起点不同,受环境熏陶不同,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工具熟练程度不同,
同一教学模式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互动课堂”
教学产生于时代,实践于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其本身可能是一种并
不十分成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模式。相信随着时代
的变迁,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环境的改善,教师素质的逐步提高,
学生个性的凸现,教学模式的内涵会扩展,形式会变化,环节更严密。
总之,只要有利于教育,有利于教师,有利于学生,新事物就会不
断产生,新模式也会不断形成,新成果更会不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