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者: 王福军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娴熟的课堂提问技巧是上好物理课的重要保证。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有效地问”。
关键词:物理课堂; 提问;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10-001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一、提问的作用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二、提问要把握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以下几处进行提问设计:在导入新课时设问,以调动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在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实质,是优化课堂提问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学生学习障碍处设问,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
三、提问设计要合理
1.问题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设计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英国的动物学家康莫森在某国家的水塘里发现一种鱼常浮在水面上,并向空中伸一伸头,当时康莫森给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了一个奇怪的解释:这种鱼洋鬼子在水面是为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因此给这种鱼命名为‘爱嗅气味的鱼,现在人们称其为‘嗅鱼’。根据你的估计,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它具备哪些性质?”
对这样的以故事为背景的科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的问题,能使学生由好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面对充满疑惑的问题,直到问题的最终解决。
2.问题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报务,问题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
例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端加16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理解了变形公式R=U/I。由此可见,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提问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3.问题要有针对性
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拔”有关。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人们生活在大气中,却从未感受到大气压强。让初中生一下子接受大气压的存在,确实困难。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取大、小两个试管,小的恰能套在大的里面,先在大试管中倒入半管水,然后把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再把它们倒过来,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掉下来,反而不断进入大试管时,就会惊讶地发出疑问:“小试管怎么不掉下来?”“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试管推进去?”对这样的疑问,学生怎能不积极思维,对其探究一番?
4.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通盘考虑,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而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大气压的测定”时,在笔者做完托里拆利实验后,在学生疑惑不解时及时提出以下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拆利管中的水解面比槽中的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如果玻璃管不竖直,对读数有什么影响?(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做该实验,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玻璃管至少得多长?以上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另外,教师对授课中的“放”和“收”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注意力持续集中于某一问题而产生疲劳时,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有效地问”。优化、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而为一,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