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作者: 任民聪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量正呈现着爆炸似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目前,最成功也是最富有的老师应该是新东方的校长俞敏洪了,新东方主要教授学生成才的信念和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的教育,这种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41-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我们正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亟需一种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则要靠创新教育。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正迅速普及到中小学,成为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学科。
一、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著名教育家奥尔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地去获得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有以下三方面:(1)引导学生多问。正确对待学生的任何问题,并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敢问、爱问、善问。赞诃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去质疑、去提问。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来。因为课堂是主渠道,只有发挥主渠道作用,“自主学习”才能取得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和信心倍增。
1.激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地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选取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并考虑学生状况,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尤其注重发挥学科特点,以网络技术优势,通过形、光、声、色等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诱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动机。
2.主体性原则
精讲多练。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师要设问精当。在一堂课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思考价值的,能引导学生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先行自学,然后得出结论。教师重在授法,学生贵在领悟,学法渗透教法之中。教师要少讲一点,讲精一点,学生通过实践,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解搜索引擎时,使用了竞赛形式,一切从学生主体出发,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求者”,难点问题的“突破者”,重点问题的“讨论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果明显。
三、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供学生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防止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预和过早的判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讨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要知道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在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造思考的空间和机会。
2.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因为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一定愿意继续进行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所以,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尊重学生,多用鼓励、赞赏的方法,少用甚至不用批评等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大加赞赏;由于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联系在一起,所以,即使他们有些失误,也要热情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才易于表现出想象力和创造力。譬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针对两个变量的值进行互换这一问题的求解(编程序),教师先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即通过实例:两杯不同颜色的水,进行互换,引出第三变量,然后依次交换赋值,问题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我提问:要是两杯水都是自来水,该怎样解决?很多学生马上回答说,上面的过程同样能解决(这个结论固然正确),我立即表示赞同,并微笑着问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冷不丁地有一同学提出,可把水直接从一个杯子向另一个杯子中倒过去一点。这一说法的提出,立即引起同学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该如何倒。我让每一位有想法的学生都上台来讲解自己的设想,并进行操作验证。说来也奇怪,明明白白的想法,由于缺少了第三变量,编出来的程序就是不对。通过较长时间同学间的合作探讨,结果终于出来了。同学们很兴奋,我则对同学们大加赞赏。
3.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灵感。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创新思维的热情和愿望。
我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软件中很少用到的功能。如让学生任意改变文件的编排方式,插入艺术字、图形、剪贴画、音乐等,一旦发现有的学生编排得有特色,就让他向全班发布,并予以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兴趣大增,学习自觉性极高。有很多的学生在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用到的功能,编排出了很多美观大方的作品,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之,摆正教和学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