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
作者: 董诚摘 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一直进行着各种积极的改革,但从高校每年开展的体能测试项目中,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年下降,本文将结合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48-001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在和未来。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才的基地,如何充分利用其教育资源,促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与提高,应成为高校体质健康工作者和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
我国每五年都要对大学生的体质进行一次调研,各高校每年也要对大学生的体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的体育健康水平测试均值有一定的差异,2005年、2010年的测试结果与2000年测试结果相比,50米跑分别慢了0.1秒和0.2秒;立定跳远分别少了6.2cm和8cm,1000米跑则分别慢了11.3秒和16秒;引体向上差距更大,2010年减少了6次。由上述体质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在整体下降。同时,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
二、大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1.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社会原因
对于当前的高中生来说,在他们进入高中的那一刻起,就被各科的作业和考试包围,升学的压力很大,而体育成绩的好坏跟高考又无直接关系,这就导致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升入大学后,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本来就不好,加上就业压力,还有当前的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观点就是只重视知识技能,而忽视身体素质。长期的这种重知识轻体质的思想,也是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学校原因
2.1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导致学生运动时间的减少。随着高校大幅度的扩招,大学人数大量的增加,但是体育场地增加的幅度却很小。很多高校的体育场馆在扩招前就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而扩招后更是紧张。就连基本的体育教学都很难满足,更不要说同学们自己业余的体育锻炼。而学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很多场馆都是收费进入,这更使得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
2.2学校思想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到了大学,同学们本来有了空闲的时间可以参加体育活动。很多高校也积极的相应国家体育锻炼的号召,但在实际的组织过程中却投入的精力太少。只是个别的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并没有达到全校的动员。现代高校过多的把安全的理念放入了体育活动过程中的首位,而锻炼的效果放在其次。在学校的整体评估中,体育开展的状况影响又很小,这也是直接导致了学校对体育开展的不够重视。
3.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自身原因
3.1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近些年来,国家、社会为了倡导大家参加体育活动,提出了很多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人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但是大学生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代表,他们自认为跟疾病的距离还比较远,这就使得他们没有认真的去考虑体育锻炼的作用,思想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2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了高中时候繁重的作业任务和高考的压力,精神上得到放松,再加上业余时间较多,如果不加以合理安排和引导,就容易养成不良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如他们晚上睡的晚,通宵上网,饮食不规律等。这样的生活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有居住环境的改善,交通的便利,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青少年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西方快餐文化盛行,过多高能量物质的摄入,导致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直接引发青少年肥胖症的增加。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1.营造全社会关心学校体育的氛围,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国家宣传、教育、体育、文化卫生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向大学生普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同时应该加强对网吧、网络等娱乐场所的作息时间管理,营造全社会关心体育的氛围。
2.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和体育设施建设
保障体育教师在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等同。对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要纳入教学工作量,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及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教育经费中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和器材配备的支持力度,以确保本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要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评价制度;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3.保证大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件精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必须从管理机制、场地设施、人员保障、活动内容方面作积极探索,每天固定某个时间为学生锻炼时间,其他任何课程都不能占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创造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把学生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运动场。把学生的体质健康与升学、评优、毕业、就业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沁.《90后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其对策探究》,《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体育学刊》,2008年01期
[4]罗旭,周凤桐.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天津大学为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