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你的课堂出现“伪合作”
作者: 姜黎明摘 要:近年来,小组合作性学习方式逐渐被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如健美操教学中就常用到合作学习,但往往会出现形式上的合作,却无实效性的教学意义。如何防止你的课堂出现“伪合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正确引导。
关键词:健美操; 小组合作性学习; 伪合作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33-001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性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小组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包括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在健美操组合创编教学部分,小组合作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学生在健美操组合创编内容的学习中,究竟哪些合作是有效的,哪些合作是形式主义,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搞清楚的,不能被缺乏实效合作的“伪合作”所蒙蔽。
[案例描述]
在一节健美操组合创编课中,我设计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自由组合)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热身活动结束后,我首先介绍了组合创编的方法与技巧,然后强调了本节课的目标及创编要求,每个小组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四个八拍的组合创编,风格以健身操为主,提倡原创,杜绝照搬照抄现象。接着就安排各个小组分散到场地内进行自主合作创编活动,我在场地内巡回指导。一节课下来,我发现教学效果不太好,尽管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还是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性学习”没有真正达到理想效果,具体表现为:个别小组创编不积极,缺乏“领导力量”,大部分同学都在自己想自己的动作,没有团队意识,最终也没能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虽然也完成了任务,但是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而只是其中少数学生在动脑筋创编,而其他人则是“坐享其成”;还有的小组人数太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创编的组合不能实现整体性,即有一部分人掌握不了,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觉得太简单。
同样的健美操组合创编课,在下一个班级我是这样上的:解释创编过程方法与目标,明确评价好坏的标准是“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整体水平”。即全员参与,分工合理、各尽所能,整体水平高,有小组特色。将基础好的有带动性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规定每组六至八人),请一个小组先尝试,教师参与、帮助,并引导如何分工合作最合理。结合实验组的经验,提出指导性建议:首先解决好分工合作的协调问题(哪几个人负责哪一个八拍或脚下步伐和手臂动作分开等);根据成员状况分环节、组别进行学习,关注时间的合理分配,小组负责人把握学习目标,分析本组问题所在后进行针对性学习。请学生自主讨论本小组的策略,分工情况,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作用,然后进行合作学习。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评价与再展示,看哪些小组合作最有默契,看哪个小组效率最高,看哪个小组创编最有新意等。共同总结与分享经验环节,各小组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感受,分享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一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很好,基本上每个小组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甚至有的小组还自行加入了开头的造型,形成了人人参与,分工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风气。
[案例分析]
结合课堂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对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性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教学中设计的合作项目要有明确的分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合作任务的统领下完成个人的职责,最后共同完成任务。
第二,要让每个小组成员分享到合作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情感的交流等,只有当学生品尝到合作带来的成功,他们才会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必要,这样他们才会懂得合作。
第三,合作应“授之以渔”,学会合作比合作行为更重要。合作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设计、指导合作任务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合作、如何合作、怎样合作最有效,最后呈现的合作行为是小组共同商量、分工后的外在表现。
第四,正确发挥评价对合作的引导作用,尽量将评价权还给学生。对小组合作性学习的评价出发点依然是“合作”,看小组分工是否合理,小组骨干和其他成员合作是否愉快,合作的实效是否能体现等。教师应谨慎使用以“快”、“多”等单一指标评价合作,对合作的评价不要仅仅用“很好”、“真行”等不具体的词汇,可以针对合作具体评价,例如,课中用“看哪些小组合作最有默契,看哪个小组效率最高,看哪个小组创编最有新意”等指标,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创编的积极性。
第五,小组合作性学习人数不宜太多,最好是六至八人,否则责任就会分化,最后只有合作的样子,缺乏合作学习的内涵,最终导致小组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小组组合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师更要关注弱势学生的参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