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篮球运动对学生体质的积极作用
作者: 李福顺摘 要:当代我国广大中学生身体素质极差,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本人从篮球角度进行了思考,认为篮球运动中包含身体训练部分,而且篮球的本质是游戏,试问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呢?因此本人准备以篮球游戏为载体,以篮球的身体训练为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教学,最终改善他们的体质。
关键词:身体训练; 篮球运动; 游戏; 体质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59-001
一、冰点报告的继续
公元2001年10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布了一则题为《2000年国民体质检测报告》的零点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国民“体重,身高,胸围等形态指标逐步增长,身体素质指标却全面下降。”我辈体育工作者为之动容。然而,2003年底教育部又公布了《2002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报告称“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这一冰点报告的继续,使得我们体育教师的心情越发沉重了,身体形态只是集体外部的形状,身体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与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我们该怎么办——去拯救我可怜的孩子们?
二、讨论与分析
1.学生自己的一些见解
在国外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所有真正的学生都是主动的,目前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再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先听一听学生自己的见解。教育部日前曾在北京、长春、沈阳部分学校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排在“你认为造成身体不好的原因?”的首位是“体育锻炼不够”;排在“你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的前三位是:球类、游泳和溜冰,分别占被调查人群的68.5%、56%和45%;排在“你希望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前三位的是:篮球比赛、游泳比赛和滑冰比赛。
2.学生体质必须提高
古人云:“九层之台,起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早在我国唐代,魏微在《谏太宗思疏》中讲到“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保其源泉”,宋代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无不说明了一个显现的道理,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茁壮成长,暗示了该国日后的富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问题,其中江泽民同志讲到:“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工作,要从中小学生,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这一理念已被明确提出。
3.寻找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为一名篮球专业的日语老师,我认为,身体素质差就是锻炼的量和强度跟不上去(这一点学生们也部分的认识到了)。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我首推篮球运动的身体训练。原因非常简单,在我们近几年的教学大纲和课标中,都有“发展身体素质”、“发展体能”这些内容,然而,我们的教学效果呢?失败了!毋庸置疑,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存在问题。先前的高抬腿、小步跑、蛙跳、俯卧撑承载不了今天的教学目标!有些地方还利用练习俯卧撑的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可是,在很多训练学和生理学的专著上鲜明的写着:“十三岁以上的学生通过练习俯卧撑增加不了力量。”因此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想一想其他一些影响教学的因素,比如非智力因素中最富有感染力的因素——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一定态度的体验)。学生需要的兴趣满足了,就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换句话说,学生情感满足了,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因此,篮球自然成为体育课上最能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运动。
三、具体方法
1.发展力量素质的篮球游戏
1.1长传球。两人一组分成若干组,两人相距一定米数,口令一下,开始传球,在规定的时间传球次数多者胜。要求:所有组的两人距离不可随意变动,否则无效。
1.2推地滚球比赛。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学生均要双手推两个篮球从篮球场端线到中线并返回。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把两个球推过端线方可使本方下一名队员入场。
1.3砸篮板练习。三人一组,托球砸篮板,看哪一组持续的时间长。要求:球一旦落地或原地托球,即可认为失败。
2.发展速度素质的篮球游戏
2.1争球进攻。两人一组,教练员在中圈向各个方向抛球,两个队员争球,争到球的进攻,另一人迅速防,直到进攻队员到对面篮筐投篮得分为止。要求:每组学生练习时,不准许有违例,犯规。
2.2运球上篮。学生分为人数均等两组,每组若干学生站在端线外,一旦听到口令,全场运球,先投中对面的篮,再运回来投另一个篮。要求:全场只许运球四次。
3.发展耐力素质的篮球游戏
3.1多组变距折回跑。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站在端线外,听到信号后迅速跑到罚球线折回,然后跑道中线折回,脚踩端线后,跑到另一侧罚球线折回,到端线后,再跑到另一侧端线折回,脚踏到原出发端线为一组。共跑三回,前组休息30秒,后两组休息20秒。三组跑完计算净跑时间用时少者胜。要求:每次折返,脚必须踩线,否则,重跑。
3.2绕三圈跑。学生绕篮球场的三个圈进行跑动,跑动的次数由教师定,用时最少者获胜。要求:不能踩三个圈的外沿线。
3.3全场一对一。学生两人一组,一攻一守,进行全场的攻守练习。要求:一去一回为一组,由同一学生进攻。
四、结论
快乐教学法这一教学形式已渐渐被人们所使用和推广,而且目前出现的有关篮球的书籍也不多。只不过利用篮球游戏去提高我国学生的体制的提法还很少见。本人只是抛砖引玉,希望通过同行的共同努力,更好的发挥篮球游戏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人民教学出版社,2001年5月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高中版)》,人民教学出版社, 2003年1月
[3]孙明治.《球类运动--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