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作者: 蔡木明

摘 要: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主体以探索和研究的方式对待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过程不再是获得已有定论的知识,而是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并提高能力的过程。探究学习是新课程中强调的重要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知识,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社会变化。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能够围绕一定的问题,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寻求答案,构建知识,解决问题。那么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呢?

关键词:小学体育; 情境; 设疑; 兴趣;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65-002

探究学习是以兴趣为学习主线,通过基本问题的学习,让学生在探求问题的解释或答案的过程中获取自信和自我效能感;通过亲历探究过程来自主建构知识和技能;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学会生存和发展。

探究学习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在探究学习中扮演着学生发展的指导者、激励者、监督者、评价者的角色。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给教师的教学创新留下更大的空间。教师不仅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热烈的课堂气氛,而且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探究活动学习。

一、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尽量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与新的提高。在探究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情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以及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什么,关键是让学生“会”学。赞科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会”学的重要性。在“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既会又懂,就要注重让学生学“会”学,培养其思维能力。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掌握运动技能,懂得原理,促进思维发展。

二、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传授和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关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建立平等对话、合作理解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时,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指明灯”的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促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化和高效化。在体育教学中,一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将知识教学融入生动有趣的练习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内化。三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四是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技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是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有机地融合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课堂的人际交往由单一的师生交往转变为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激烈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我们可以将多种竞赛激烈的游戏,活力四射、韵律感强的健身操等编排到课堂的开始部分,那么,音乐的渲染、师生的互动,会使学生不仅心情愉快,又充分的活动开了身体,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然而,学生的运动兴趣易激发也容易转移,它会随时空变化而变化。为此,教师要把握学生兴趣消退或转移的时机,及时地变换教学形式,以保持“新鲜感”。自主探索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真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轻松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始终以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大胆参与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敢于想象,敢于提问。

四、设置问题,引导激励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必要时可以改编教材。例如在体育技巧课上,让学生在垫子上仰卧或者俯卧如何来模仿生活中的小船或者桥?联系生活探索健身的方法。

五、激发兴趣,提高探究积极性

毛泽东说:“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下转第178页)

(上接第65页)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向学生介绍体育的作用,使学生知道上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德智皆寄于体的道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代化合格的人才;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有精力投身于学习中;比如我们阳光体育的核心内容就明确指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还有古希腊的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让我们了解了体育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一些害怕参加体育活动影响学习的孩子,我则用清华大学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体会8-l大于8,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不但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反而会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排除学生的顾虑,要使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进行思想教育是必须的。改变学生对体育(身体锻炼)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使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活动。

六、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体育教学过程中,及时评价对学生起到鼓励促进的作用。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调动学生学与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一些“差生”的心理上,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肯定时,要能抓住他们的内心追求,鼓励表扬,让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通过与目标对照,找出不足与缺陷,分析原因,进行及时补救,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调控,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克服盲目乐观和自卑心理,起到问题诊断的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使他们能看到其他同学的长处和不足,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美国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因为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真的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教师运用得当的语言激励、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加学生竞争意识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在教授跨越式跳高时,教师用语言激励、鼓励学生,“你一定能跳过这一高度”,那么教师的这一句赞赏的活会使学生信心倍增,每一个赞许的目光都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从而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不能过于关注学生的认知,不能忽视学生情感,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达成,将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号来,带着问号走。好的课堂总结,既能使本课堂的教学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也能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拓展新的道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是落实新课标的关键。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学生对学习形成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身体、思维、情感都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其活跃的身体姿态、灵动的现场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对“自主探究”、“充分探究”、“成功探究”的探究意味的生动诠释。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多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领学生学会探究。总之,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