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唤起语文学习的热情

作者: 芦娟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生活即教育”理念影响甚广。新课程标准也是与其一脉相承的,意图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语文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体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73-001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只有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可以说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首先我们就要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的直观、生动提供了保证。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搜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兵马俑面前,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主动参与在儿童智慧、思维、认知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就会让儿童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回归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也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1.走出教室看中学

如在教学《秋游》这篇文章时,我组织孩子一起到操场上,让大家寻找秋姑娘的足迹,并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和文中的小伙伴一样,躺在草地上,或者对着蓝天喊上几嗓子,孩子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有的说:“秋天来了,小草穿上了黄毛衣。”有的说:“我很快乐,我对着白云喊‘你好吗?’白云笑眯眯地看着我。”有的说:“躺在草地上的时候,小草在跟我玩游戏,他们悄悄地挠我痒痒。”……还有很多充满童趣的语言,我想这都来自于他们亲自去生活中体验的那种快乐。

2.动起手来做中学

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做一做,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例如课文《乌鸦喝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我把学生带到了科学实验室,给他们分好组,并给各组分发了一个小烧瓶和一些彩色的小石头,看着他们小心翼翼,神情专注地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不禁感叹:能从生活经验的角度出发换一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真是非常好的选择。

3.展开想象画中学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绘画却是有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绘画在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绘画后被激起,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黄山奇松》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文中所描写的几棵松树,然后展开自己的想象画出“状如黑虎”、“形似孔雀”等奇松的样子,分小组布置一个图片绘画展。这样既教育学生积极向上,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积极参与演中学

儿童是生活在游戏中的。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张田若先生说:“语文教学,熬头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如果教师把语文教学中的表演读运用到低年级,学生就有更高的积极性,并有强烈的表演课文内容的兴趣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秋姑娘、大雁、青蛙、松鼠,演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思维得到了发展,并且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不仅明白了课文所蕴含的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冬眠,松鼠准备过冬食物等科学知识,更学习了礼貌语言,体会到了秋姑娘对小动物们的关心,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三、教会学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的坚定。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为了让学生写好日记,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小事、小物。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为了写好《小金鱼》,竟然趴在鱼缸面前与小鱼说话,学小鱼的动作。现在,她已经把自己养金鱼的经过,写成了一本袖珍手册,她自己给手册加了目录,自己为手册写了前言和后记。这样很好地把生活与读书、写作结合了起来。让孩子们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中的奥妙,学以致用,我想,这就是陶先生的教育宗旨吧。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有多么重要。而语文又与生活紧密相连,是生活给了语文生命。当我们倾听一个人的深情告白,当我们振奋于一份就职演说,当我们倾诉自己灵魂的需求,当我们沉醉于一段优美的文字时,当我们绘声绘色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谁能否认自己就在学语文,就在用语文?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学语文,就在享受生活,学语文,就在装扮生活。这就是生活语文,它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博大的天空。我们的语文老师,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增长才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因为,生活,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真正富有生气的语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