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作者: 沈凤摘 要: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更为必要。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目的,有利于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创设;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16-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纲要》所体现的环境教育思想的一些粗浅理解与认识。
一、“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对于“教育资源”,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对它的认识往往偏重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因素,而对“环境”因素常常忽视。原因在于我们对环境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其实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
镜头一:为了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习惯,让好书成为孩子一生的伙伴。结合“国际阅读日”,以及即将到来的6月1日“儿童节”,我们幼儿园举办了首届“阅读节”活动,为此我们全员教师精心讨论策划了这次“阅读节”的活动方案,还发动了全园幼儿及幼儿家庭的参与,开展了“亲子阅读、快乐分享”、“大手拉小手”、“家庭绘本剧DV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让更多的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们的活动圆满结束了,为了让幼儿园的每位家长体验到参与这次活动的快乐,我们布置了首届“阅读节”的展板,有幼儿家庭精心制作的绘本展、有家庭绘本剧DV表演的照片,每天早上送幼儿入园或是离园时,我们总能看到很多家长为此驻足,微笑着交流参与这次活动的点滴……
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创设不仅增进了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幼儿与教师间的互动,更增进了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互动,比起昂贵的摆设更具欣赏和教育性。
二、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指出:“幼儿园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那我们围绕这个要求,具体该怎样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呢?现以班级环境创设为例来谈谈我是如何践行这一目标的。
1.从班级整体环境出发,创设和谐统一的班级环境
班级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幼儿每日生活、游戏、学习最为固定的场所。班级环境的创设应直指教育目标,环境与内容相互渗透。我们应以管理班级的思路整合设计环境,使班级环境的各部分成为达成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班级无论从活动室的划分、主题墙的布置,还是区域游戏的构建,都创设成有自己班级特色的风格。有了这个大前提,我们在相应的区域环境创设上就较容易有的放矢了。例如在语言区的背景墙上利用红、黄、蓝三原色进行色块的自由组合,呈现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在主题墙环境的创设中利用色块进行边框的勾勒,都很好的体现了本班色块组合的自我环境特色。统一自然的环境,更能给幼儿一种和谐的班级气氛,让幼儿更和谐、快乐的成长。
2.以幼儿作品为中心创设环境,让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提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环境创设是教师与幼儿合作,幼儿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教育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布置好了环境,再请幼儿来观赏的做法,其实是极其“无效”的师幼互动,更会让幼儿觉得环境布置和他们没有关系,从而扼杀他们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相反,如果在环境布置中,和幼儿进行探讨或采纳幼儿的一些合理建议,并将幼儿的作品适时的添加在环境布置中,不仅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增强他们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在创设班级外的走廊吊饰时,我们就在班级里和幼儿进行了讨论:能用哪些材料适合作为走廊吊饰?小朋友们也给出了很多的“金点子”,例如瓶子、罐子等,所以后来我们具体采用了薯片罐的建议,考虑到要呈现幼儿的作品,所以最后采用了在薯片罐上贴上幼儿在彩纸上画的线描画作品,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每次放学总有孩子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拉着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向他们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实现了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的目标,增强了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主动性,锻炼了幼儿的能力。
3.教师创设和利用环境时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和谐、温馨的心理环境
幼儿的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即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重视这一点,然而,它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东西,不像物品一样能直接地为幼儿提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气氛:第一,提供数量足够、摆放有序的材料,以避免幼儿无序地争抢;第二,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如设置“进区规则卡”、用完的材料要放回原处、活动时不能高声交谈或干扰别人活动等等;第三,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创造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合作的气氛。实践证明,只有幼儿有了相对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加积极、投入地为班级环境的创设提供更多的“金点子”,进而与其他物质环境更加有效、和谐的互动。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质是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只要我们时刻将“促进幼儿发展”作为一日工作的核心目标,就一定能够通过环境创设这个抓手,找到“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突破口,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红.健康环境造就健康儿童,早期教育,2008年05期
[2]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04期
[3]殷静.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11期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