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作者: 徐晶晶

摘 要:幼儿园安全的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心里的头等大事。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宁,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的未来,目前一些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警钟。

关键词:幼儿园;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17-001

一、幼儿园管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一)安全制度不健全

1.幼儿园领导存在侥幸心理。部分领导把注意力只放在教育教学、评级上,重教学轻安全,全力打造机构名气而忽略其他。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幼儿园安全制度尚未制定,部分流于形式的制度,未能切实执行。

3.检查监督不到位,缺少防范措施和意识。防范意识的缺失必然会导致检查监督的疏忽性,因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二)部分教师缺乏安全意识

部分幼儿园教师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做事马虎,存在麻痹思想,是导致安全事件变成大概率事件的因素之一。如果教师不注重幼儿安全教育,没有教会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同时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又有畏难情绪,那么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肯定薄弱,有的教师甚至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事件,极少带幼儿外出进行户外活动,或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诸多的约束和限制,孩子一旦获得片刻的自由,便容易出现失控行为,造成事故。

(三)环境安全系数低

因幼儿园环境问题造成的悲剧有目共睹。例如大型户外玩具年久失修,螺丝松动脱落;活动场地凹凸不平;建筑物、玩具柜或桌椅有锋利的棱角;电源插座过低、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齐全;楼层护栏过低或间隔过宽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解决,也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差

学前儿童的身体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防范危险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然而幼儿又好奇、好动、好探索,在活动中对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也不会保护自己。因此,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不小心受伤或伤到身边的孩子。

二、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的策略

要提升幼儿对安全的认知能力,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会分辨危险,不仅要让幼儿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避开危险,学会一些自救的方法,而且要为幼儿打造安全的场所,提供安全的操作材料,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安全意识与能力培养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练习,使其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关注个体差异。

(一)提高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

1.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幼儿安全的守护者。园长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转变教师观念,强化全园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奖惩机制,将安全工作与各岗人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2.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以及较常出现的安全事故的种类,不断提高教师防范幼儿安全事故的能力,并使教师全面掌握有关幼儿安全教育以及安全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定期举行安全教育讲座,使教师掌握更多安全处理的方法。

3.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素养。要加强教职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热爱幼儿、精心呵护幼儿,从保护每个幼儿的心理、生理健康做起,把确保幼儿人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二)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游戏和生活中

1.注重活动的渗透。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周一上午的时间定为安全主题教育时间,整合各学科的教育资源,渗透情景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2.注重安全演练。每学期举行一次消防安全演练、防震逃生演习等,制定详细的方案,指导幼儿掌握逃生路线图,规定动作常抓不懈,使逃生方案生成技能。

3.注重日常安全教育,在进行主题活动时,少不了安全教育的内容。行为养成孤掌难鸣,要注重家园合作。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睡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往来车辆碰撞的几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

4.注重体能训练。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说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说磕碰就少一些。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园长负责制。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教育、检查、指导工作。园长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是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的保证。

2.分工负责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幼儿园安全体系,落实分工负责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制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幼儿园安全检查制度》《幼儿园安保门卫制度》《幼儿园接送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和预案等。

(四)强化幼儿园环境建设,减少安全隐患

1.创建安全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提供安全、卫生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的楼房、水、电等所有设备必须安全、环保,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房屋布局合理,教具、玩具绿色、环保、安全,符合幼儿特点,还要定期检查、维护,为幼儿创设安全环保的生活环境。

2.创设安全的外部环境。幼儿园周边环境安全,道路安全,远离闹市区、网吧,为幼儿提供健康的外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五)做好家长工作,社会合力确保幼儿安全

幼儿园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幼儿园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司法部门、社区组织、社会媒体、幼儿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幼儿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监护人,对幼儿的安全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配合幼儿园相关的工作,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家园同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同时社会各界理应强化保护幼儿安全的意识,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