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在幼师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作者: 戴昌木

摘 要: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职物理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幼师生; 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8-001

通过多年的中学和中职学校物理教学,本人体会到中职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此,结合自己物理教育教学的经验,简单的谈谈物理教学对幼师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在幼儿师范的学生心目中,都认为物理学的知识与专业无关,学了没有太大的用处,中职学校物理课程的设置,不是为了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是为了开阔学生知识面。同时,学习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现代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它对幼师生整体素质教育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见解。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对待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一般来说,课堂中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验证性实验,都是定性的。定性实验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它的使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讲,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后,得出相应关系式前,还应对学生说明,得出这个关系式并非只是这个实验,而是涉及到更多更严密的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最终得到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细致,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

二、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主要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即学会与同学的协作配合能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常采用分组方式进行。让几个学生协作完成一项实验,虽然每个学生完成某个操作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但在整个实验中每个同学的操作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了。以此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意识,使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后,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合作。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物理课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实践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尽量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试验,让学生尝试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及过程的改进, 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学生研讨的小课题,让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来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和获得科学知识成就感。另外,通过对实验现象直观的观察和认识,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

四、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物理课教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理想模型、等效替代法、类比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的学习、应用与研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譬如类比推理法的应用,如在学习静电场一节中,“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那么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做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力——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了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如讲电容器的电容时,可以用水桶作为例子,不同的水桶,要装同样高度的水柱时所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或者装同样的水量产生的水柱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水桶都有一个用来表示容纳水量大小本领的量,那就是横截面的大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就相当于水柱的高度,电量就相当于水量,所以对于电容器的电容的物理意义,让学生通过这样的类比,马上就可以知道电容器是表示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又如讲电流时,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比作水流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物质的认识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学到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接受新事物的方法。再如理想模型法的应用,可以将复杂枯燥的抽象知识理想化、简单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原子结构》的讲解,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模型化,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粒子有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明白微观世界的物质与宏观世界的物质是一样的,是客观存在的,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方法,曾经有人说,学过某些知识之后,把知识全部遗忘后留下来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剩下的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的素质,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也就是说你对某个领域拥有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了能再学习的本领。

让物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需要教师的努力,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跟上。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要环节和过程,包括备课、考试出题、教学测评、学习情况调查分析、教学研讨和交流等,使他们通过角度转换,打破教与学的封闭和隔绝,体悟教学的真谛,唤起他们求学上进的精神动力,了解自己的知识水平,扬长补短,多方完善,从而把教师的“示范性”和学生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物理课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物理[M]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第四版)

[2]物理[M]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