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 严素嫣摘 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而小学低年级段正是学生朗读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朗读兴趣; 培养; 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64-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重大。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好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听故事,激发朗读兴趣
初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喜欢听故事,为此,我每天中午抽30分钟时间,给孩子讲故事。只要我一说:“接下来的时间,故事大王要来讲故事啦!”孩子们马上会安安静静坐着听故事。对于故事内容,也有针对性的挑选孩子们十分熟悉的故事,如《青蛙王子》《狼和七只小羊》《哪吒闹海》等,读时注重感情色彩,时而激情澎湃,时而低诉音弦,做到声情并茂,学生常常听得如痴如醉,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曾有学生说:“老师,这个故事我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为什么你讲的感觉就不一样呢?听了还想听。”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原来自己所熟悉的故事能变得那么精彩啊,学生们就能从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还有学生说:“老师,我能不能也当一回故事大王啊?”我笑着说:“好啊,你认真听,好好学,努力练,也许下次故事大王就是你啦。”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拍手读儿歌,触摸朗读的门槛
光有兴趣远远不够,低年级孩子刚刚接触朗读,很容易拖调,即使老师给予纠正,但不一会儿就会再现,所以在教学拼音时,我把每一课的拼音用儿歌的形式,让学生拍手打节奏读。如教学iuü时,我带领孩子一起拍手读儿歌: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驼,鱼儿见了笑呵呵。学生手、嘴一起动起来,精气神特别足,儿歌读得琅琅上口。有时课外练习中有小儿歌,很多学生也会边读边拍手,因为他们很喜欢这种简单的朗读形式。
三、借助文本语言,指导朗读训练
当大部分同学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全班就会形成一种浓郁的朗读氛围,这时教师就趁势教给学生读书的“金钥匙”,变“我要读”为“我会读”。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
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学生对小松树的印象最深,都说小松树很没有礼貌、骄傲。接着,我让学生找找小松树说的话,请同学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并讲讲这样读的原因。学生有的把“喂”加重了语气,读出它的不礼貌,有的把“长得多高啊”加重语气,体现出它的骄傲,还有的把“你呢?”加重语气,说明它一点儿都看不起大松树,各有各的道理,经过一整合,小松树的话读得像模像样。但是,我认为小松树的这句话并不只有这一种朗读,我请学生把描写大松树和小松树生长位置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再读读小松树的话,看看还能怎么读?学生一开始满脸疑惑,一遍不够再一遍,终于,有位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喂,朋友。’读时可以响一点,拖一下调。”“为什么呢?”“因为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距离比较远,就应该这个样子说话。”“你能示范一下吗?”学生立刻读了一下,顿时,很多同学情不自禁地点起了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又如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悯农》,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朗读去感悟这首诗的内涵,这时,我先通过部分字词的点拨,如:粟、四海、闲田,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然后再配三幅图:春天辛勤种庄稼图、秋天大丰收图和课本插图的农夫饿死图。学生看后只一遍就读出了古诗的意境。由此看来,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强,我们应扶放结合,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当然,由于各种因素,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有发音不准、唱读、漏读等现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基础,教师必须确保学生能把字音读准,然后找出学生在朗读时容易读错的字词句,指导他们读准、读顺。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句子的不同读法,掌握好朗读中句子的停顿、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升降。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四、注重评价鼓励,巩固朗读习惯
低年级孩子做事常常三分热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进行评价鼓励。因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继续坚持、好好朗读的强烈动力。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的朗读上进行恰当的点评,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朗读好的同学,可以说:“读得真好,听得出你把自己的感悟放进去了。”“我们班又多了一颗朗读之星。”……给予他们肯定和称赞;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可以说:“如果你读得响一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你的声音,那你会得到更多人的赞美。”……给予他们信心和胆量;对于读错的学生,可以说:“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再读一次,好吗?”……给予他们面对失败的勇气。适时的点评,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规定的基本的语文课程目标,是公认的从事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重要作业。让我们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让无声的文字变成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朗读教学该怎么做?》,中国基础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