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切实提高苏北县域小学科学实验课质量
作者: 朱方廷摘 要:纵观苏北县域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专职教师少、实验教学课不能正常上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若要提高我县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质量,不妨多措并举:政府部门加大投入,配齐配足科学实验用房和实验器材;教育局要加大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监管科学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要为科学教师的成长搭建各种平台,同时强化科学实验课的监管力度;科学教师要按“套路”出牌,实现精细化教学。
关键词:多措并举; 提高; 科学实验课;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71-001
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如何让科学课回归本源,切实提高科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呢?笔者以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政府层面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配齐配足科学实验用房和实验器材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200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为我县农村小学“四项配套”工程中实验器材的重新使用率不高,耗材所剩几乎为零。二是城区部分老学校的实验用房还远远不够,实验器材和耗材也几乎为零。因此建议政府做好以下两件事:
1.继续配齐配足全县各校科学实验用房和辅助器材,使之达到教育均衡化。
2.加快县科学馆的基础工程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争取3年内在城区内打造3-5个科普基地。
二、教育局要加大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监管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1.强化各校科学专职教师的数量
乡镇中心小学3-6年级至少一个年级一个专职科学教师,城区一个年级配备1-2个,村小至少一校一个。
2.加大科学实验课的监测力度
除了六年级毕业考试外,每一学期至少抽测一个年级的科学教学质量。
3.以活动为载体,带动师生共同成长
每一学年举行1-2次全县青年教师科学实验课基本功大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全县范围的科学节,每学年举行一次全县范围的科技创新大赛,每学期组织2-3次科普活动……
三、学校为科学教师的成长搭建各种平台,同时强化科学实验课的监管力度
学校每学年至少要对所有的专、兼职科学教师进行一次轮训。通过各种平台对科学教师以及实验课进行监管。
1.建立日常教研平台
成立科学课程中心教研组(含村小),强化对科学实验课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每月至少集中活动一次,年级教研组(村小)每周至少活动一次。
2.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设青阳(泗洪)科学QQ群,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
3.建立教学展示平台
积极鼓励科学教师参加县市组织的各项赛课活动,让他们在校内或全镇执教科学公开课,给予他们提升和展示的机会。
四、科学教师要按“套路”出牌,实现精细化教学
1.张贴科学课常规,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学习常规不是要学生记忆背诵条文,而是理解后的行为守则,学生的自觉行动我们不妨指定如下常规:收集资料很重要,举手发言要做到,听清任务勤思考,观察物体需全面,实验现象记得清,研究主题讨论好,小组汇报集体议,组内活动音量低,允许汇报声音响,全班听到要做到,同伴发言专心听,如有补充要发表。
2.精心选择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确保实验有实效
2.1根据本校实验室现有资源和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确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名录,提前让实验室管理人员准备,布置学生预习
2.2因地制宜利用本地(校)自然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学校和周边环境去考量,因地制宜的进行实验设计。
3.指导学生整个实验过程,扶放结合有的放矢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扶放结合,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
3.1指导学生进行制订实验研究计划。制订计划就是“事先想”,“想好了再做”。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具体做哪些工作呢?如进一步明确问题、准备材料、明确方法步骤等。为使探究活动更具目的性、计划性,我们把“事先想”的内容记录下来,想好了才能做。
3.2引导学生在实验活动前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猜想和假设尤为必要,学生一旦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在猜想和质疑中把问题推向高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的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条理;在开启知识的大门时,学生的假设也变得更有悬念,促使自身更关注实验的过程,指向更明确了。
3.3控制实验材料,明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必须在学生活动之前交代清楚活动的要求,对于活动提示,教师一定在材料提供之前说明清楚,但是不能太多,最好不超过三条,清清楚楚的交代,否则学生记不住也做不好。
3.4引导分析现象和数据,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首先要求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者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重点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讨论和交流时一定要进行提炼。学生的见解未必是全面、有效的,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在这样集思广益下,学生获得了信息的整理、修正,更完善了当时的见解,步步向真理逼近。
3.5小结反思。适当的反思有助于促进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加以分析,找到关键的问题再实验,再小结,在反思中学生意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养成良好的观察态度。
4.保证实验探究时间,创造拓展探究空间
在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学生们得要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得要留出出错误耽误的时间,得要有时间作沉思默想,还得要有时间来展开讨论。因此充足的时间成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可或缺的前提。
参考文献:
[1]章鼎儿特级教师工作室主编.《走向科学课的路》,2006.10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2005.6
[4]韦钰主编.《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