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作者: 鲁仁喜

摘 要: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实现教学双方心理上和谐一致,通过教学与教育的紧密结合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关键词:原因; 表现;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10-001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重认知、轻心理的现象,结果往往是学生产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笔者从事教学多年,发现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英语成绩差距并不太大,进入高二后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许多学生会成为后进生。后进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心理障碍,影响英语学习,而且两者之间常常恶性循环。其实,消除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就是消除后天因素对学习的负面影响,这是教师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

一、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

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有内外两方面多种原因,受到各种复杂心理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有时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明显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批评,从而形成自卑感。

2.矛盾心理

部分学生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刻苦学习,但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时间内没有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便丧失坚持下去的信心,结果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

3.畏惧心理

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败下阵来,灰心丧气,便萌发弃学外语的错误念头。

4.害羞心理

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此不愿意开口, 学习上有问题时,有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积重难返。

5.逆反心理

由于教师不能公平地处理某些事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感和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转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

二、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1.性格内向,怕人嘲笑。2.学而无获,悲观绝望。3.缺少毅力,知难而退。4.怨恨老师,有意抵触。5.缺乏兴趣,认识浅薄。6.胸无主见,盲目从众。

三、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

1.分析原因,切中要害

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深刻的心理根源和外界原因,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他们。

2.课堂教学必须贯穿面向全体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的教育

语言教学的本身离不开思想教育。英语教师一定要把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具体课文的学习,加强中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

3.正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具体来说,教师要设计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

教师应以身作则,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接近学生,尽可能建立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能洋溢着爱。这种氛围下,学生就易于克服怕羞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就可能自我激励学习动机,产生主动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5.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渗透心理辅导

一个人情绪状态与兴趣高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学习的快慢与成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有趣的课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图像法、游戏法、谜语法等,注重双向交流,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让他们摆脱忧虑感和恐惧感,减轻思想压力。在有限的45分钟内,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兴趣来高效率地学习英语。

6.搞好家校配合

要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还需要重视家校的配合。英语教师不仅要自己关注后进生的发展,还要积极争取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配合,共同探讨他们的转化问题。只要各方通力合作,就能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吐露心声,重新满怀热情刻苦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狠下一番功夫,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实现教学双方心理上和谐一致,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学与教育的紧密结合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