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
作者: 王兴椿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论述了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析了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应用的具体体现,以全面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关健词:兴趣教学法; 初中体育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37-001
初中体育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体育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锻炼身体,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兴趣教学法引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与探讨: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必要性浅析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兴趣,采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体育课堂上模拟各种比赛项目,让学生以自由组合的形式参与到游戏中,使学生切身体会活动的乐趣,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消极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体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身体素质、个性发展等,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展示,以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体育课上的立定跳远,体育老师可以设置踩石头过河的游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不同的距离,不同形状的石头,之后利用这些石头完成跳跃,以此来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二、论述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的教学模式
目前,初中体育教学模式采用的仍然是“放羊式”教学,缺乏整体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设计没有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兴趣,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主体作用,体育教学只是采用跑步、比赛等单一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只能在体育老师的安排下,被动的参与活动,无法形成个性化需求、整体性推行的体育活动模式,不利于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推广和学生兴趣的培养。
2.兴趣教学法的应用不到位
目前,我国初中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很多体育老师仍然存在着体育课可上可不上的思想,就算是上体育课,也采用的是随意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深人分析,体育活动内容单一乏味,没有将兴趣教学法真正的运用到初中体育中去,使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
三、探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1.兴趣小组的自由组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人,很多的体育老师也逐渐重视应用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间共有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兴趣小组,使学习的作用得到发挥,学生取得整体的进步。例如可以通过拔河、踢毽子、爬花杆、踩高跷等具有竞争对抗性特点的体育项目,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竞争意识;通过接力赛、成语接龙、丢手绢等集体性项目,以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和集体、与人合作相处的能力;通过街舞、打花鼓、演木偶戏等有较强趣味性的体育项目,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
2.游戏教学的教学模式
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身体素质,制定不同的游戏,以丰富体育课堂内容,营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游戏中来,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兴趣,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持轻物投准”的体育项目中,体育老师可以设置“打敌机”的游戏来上课,让学生做射手,用纸叠成敌机挂在规定位置的架子上,用乒乓球或是羽毛球当作“炮弹”,让学生分散投掷,命中率越高,分数越高,如此,就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景引导教学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情景引导教学模式,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素质和兴趣爱好来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短跑100米体育项目中,可以以世界短跑冠军的成长经历为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短跑项目中,达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同时,通过情景引导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4.心理引导教学模式
初中生的性格正是处于叛逆时期,容易存在浮躁、急躁、叛逆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对初中生的心理引导,多开展一些具有较强开放性和合作意识的课堂活动,以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开展排球、篮球和足球等集体体育比赛项目,使学生在课程中,养成团结合作和自我竞争的意识,学会互帮互助。通过开展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使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养成勇敢无畏的精神和积极乐观、果断坚强等心理素质。
四、总结
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情景引导教学和心理引导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兴趣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综合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德救.兴趣导向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探究,现代阅读(教育版)[J]2012,17
[2]刘云雷.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