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教学理念的挖掘及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张军兴

摘 要:《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由此可获得新的知识。运用“温故而知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在无意之中、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 温故而知新; 教学理念; 生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46-00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本人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理念,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2第6章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过程为例,供读者参考。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由此可获得新的知识。

1.温故就是通过对已学过的知识的复习,顺其自然地转向新的知识

因必修2第五章已经学习了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所以本节课以以下一道典型的例题作为本课时的开始。

例1.下列表示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种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种品种,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用①和②培育⑤所采用的方法Ⅰ称为_____,方法Ⅱ称为_____,由Ⅰ和Ⅱ培育⑤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

⑵ 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是_____,由④培育成⑤的过程中用化学药剂_____处理④的幼苗,方法Ⅲ和Ⅴ合称为 育种。其优点是_____。

⑶ 由③培育出⑥的常用方法是_____,形成的⑥叫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

分析:以①AABB与②aabb获得③AaBb的过程为①和②杂交,③AaBb通过多次自交可选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Ⅰ和 Ⅱ真是最常见的基因的自由组合。③AaBb的植株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得④Ab的单倍体植株,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④Ab的单倍体植株的幼苗之后就能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该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由③AaBb培育出⑥AAaaBBbb的过程基因成倍的增加,原因是染色体成倍的增加,需用秋水仙素处理③AaBb的幼苗,形成的⑥AAaaBBbb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称为多倍体,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导入新课:在本例题中,运用Ⅰ和Ⅱ获得新品种(AAbb)的方法就叫杂交育种。然后进行杂交育种的概念、原理、处理过程、优点、缺点等的教学。

在这里通过温习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基因重组,再次复习此知识,使学生熟而生巧,顺理成章地提出杂交育种,学生会觉得很熟悉、很自然,在不经意中获得新的知识——杂交育种。

2.知新就是对旧知识的温习过程中感悟出所要学的新的知识

通过对上述例题1的详细分析,指出运用Ⅰ和Ⅱ这2种方法,能获得新品种,这样的育种过程就叫杂交育种。再通过一道例题来深入理解杂交育种的过程:

例2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现有纯合的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如果你是育种工作者,怎样才能得到矮秆抗病的优良品种(ddTT)?

第一步:让亲本高秆抗锈病的小麦(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的小麦(ddtt)杂交,得F1全是高秆抗锈病小麦(DdTt);

第二步:F1高秆抗锈病小麦(DdTt)自交,从F2中选出矮秆抗锈病小麦(ddTT、ddTt);

第三步:因F2中选出矮秆抗锈病小麦有2种基因型,让这2种基因型的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除去其中的矮秆不抗锈病小麦,这样经过连续多次的自交,就能获得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小麦(ddTT)。

得出结论:杂交育种的方法就是通过杂交、自交、选种、多次自交,选出我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因此杂交育种其实就是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3.运用“温故而知新”理念教学的优点

3.1有利于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

通过对例题1的介绍,可以实现基因重组的知识与杂交育种建立联系。在今后知识的运用中,看到基因重组会联想到杂交育种,遇到杂交育种就知道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实现知识的迁移,还能增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2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并能降低知识的难度

如在分析例题1后,小结:用Ⅰ和Ⅱ这2种方法可以获得新品种,这样的过程就叫杂交育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理解了什么是杂交育种,甚至学生会觉得原来好像已经学过似的。再通过例题2进一步明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方法、优点和缺点。这是在理解杂交育种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为学习新的知识作了铺垫。

4.运用“温故而知新”理念教学的注意点

4.1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点

并不是每节内容均能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必须是本节内容与以往学过的知识是有联系的,才能适用。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教学,就是利用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实现温故而知新的。

4.2需对教材进行再处理

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点不一定刚好就在本节内容的开始,因此在运用“温故而知新”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时,往往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处理,特别是教学内容的顺序。

4.3前后知识的衔接要自然,不能勉强

在经过了对教材的再处理后,教材上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已被破坏,需对教材各知识点之间做好衔接,否则在教学过程中会显得太僵硬,效果会适得其反。如本课在进行教学时,复习完例题1后,可以自然过渡到杂交育种;在例题2之后,则可利用分析得到的杂交育种的缺点有不能创造新的基因,并育种时间较长,而诱变育种则能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与诱变育种的衔接可谓完美无瑕、水到渠成。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是现代常用的育种方法,而古人是怎么进行育种的呢?顺利过渡到周期长,选择范围有限的选择育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朱正威,赵占良.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1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