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伙伴助你扬帆远航
作者: 李汇南摘 要:“小组活动”让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借助于学习伙伴的力量,让学困生融入集体,同时被集体所推动,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 学习伙伴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55-001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小学英语教学越发显出其重要的地位,而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兴趣低下,不愿学习。那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么一个试验,目的是测试:“在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中,什么要素更能有助于神经元的发展。”实验的主体是小白鼠,三个变量:空间、伙伴、玩具。第一组是1只小白鼠、小笼子、无玩具;第二组是12只小白鼠、大笼子、无玩具;第三组是12只小白鼠、大笼子、有玩具;第四组是3只小白鼠、大笼子、无玩具。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对小白鼠们神经元发展的测试,结果是第
三组>第二组>第四组>第一组。实验的结果显然表明伙伴是神经元发展的第一要素。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一个人埋头学习,遇到问题,没有人可以请教,自己苦想,时间稍长,就会感到疲倦,产生厌烦感,这种现象心理上称为“心理饱和状态”,有时还会引发厌学情绪。大家一起学习,学习气氛很浓,无形之中就会形成一种约束力,刺激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使我们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
笔者在运行了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后,认为小组活动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分组,做到公平和谐
教师根据平时的了解,知道哪些学生是学得比较好的,哪些是学习困难的。让好的学生与学习困难的学生相互交叉坐在一起,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给予不同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来完成。当然,分组也是一个技术活,不能完全以学习的好坏来分组,更要兼顾到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各项指标合理搭配,让分出来的每个小组成绩基本平衡,小组成员之间又能目标一致、和谐共处。同学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讨论的乐趣。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平时那些沉默寡言,不喜欢举手发言的学生也会逐渐涌入学习的大家庭中,让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让积极开口的带动沉默羞涩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交流的愉悦,感受到“我喜欢,我学习,我表现”的学习乐趣。当然,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组合,课堂下,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共同探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学习新知识、复习、巩固、情景演练、英语歌曲,都可以融入到伙伴学习中去,只要学生参与,学生喜欢,那么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学习效果就好。
二、合围座位,感受家的温馨
传统的课堂布置的模式是两两而坐,同学之间的交流最多只能在同桌之间进行。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学生面对的是前面同学的后脑勺,这无疑给合作和交流增加了不少的困难和障碍。我想,何不学习西方的教室布置,让孩子们合围而坐,6个同学围成一组,孩子们更多的时候是面对面的讨论,这必然增进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情感的交融。同时,教室里再也没有了教师视线的死角,教师可以走到每一个孩子的身边,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动态。时间长了,内心自卑、放弃英语学习的学困生也在逐日减少。改成围坐的教室环境以后,很多孩子逐渐有了家的感觉,有了归属感。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和人交往的孩子,也变得开朗起来了,因为有人搭理他们了,有人愿意主动和他们说话了,有同龄人时刻关注他们了。一些学困生也不担心别人看不起他们了,因为他的身后有集体的力量。“我一个人也许不行,但是我们的小组不比你们差!”
三、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有效的检测手段
为了防止在伙伴学习过程中,学习时不与同伴嬉笑打闹,浪费时间,教师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有效的检测手段,并保证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伙伴学习时,每组必须指定一名负责人,汇报学习的状况和结果。教师对各组的结果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参与互动能力。
2.对课后的学习完成情况,必须进行检查,对反馈的信息给予及时的激励。
3.为了防止学生散漫,拖拉,加强学生的自控能力,必须限定时间。
4.教师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抽样检测,让学习落到实处。
四、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分配完工作之后的培训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如果一味地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会让小组合作变味和走样。于是,我会定期给不同职位的孩子们开会,提出要求,并教授一些工作方法和技巧,以便于让每一项工作都能井然有序地开展。学生们也就很快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自己平时该做些什么了。一开始,有些学习好的学生认为教会了别人,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有这个时间我还不如多做点练习题呢。于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我特别重视对每个小组负责人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经常给他们开会,教会他们给同学讲解的技巧和方法,当然首先要有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另外,那些被教会的同学也非常开心,因为他们觉得向同学请教,没有了压力和惧怕老师的心理,学得轻松,学得愉悦。在这样的小组合作机制下,学习好的同学获得了成就感,学困生获得了学习的快乐感。学生因为有许多机会进行交流和练习,他们会经常感到学有所用,会有一种收获感,因而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由于小组活动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因而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出现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探索的乐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自信心。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和探讨的教学方法,它对提高监管力度、弥补教师个体力量不足以及减缓产生大面积的学困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方式都有其利弊,合作学习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如会出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本组比他好的同学产生依赖,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加合作学习,完成各项任务;有时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课的秩序不太容易维持;听课、记笔记略显困难等,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和管理,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其他方法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