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作者: 李琳摘 要: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发展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62-001
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要素。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少精心设计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然而,有的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却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淖,出现了一些牵强附会的或根本就不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设计。
有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他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先是复习“时、分、秒”有关知识,然后是用一句话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接着是进入新授教学;最后是本课总结。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得十分顺利(因为有教师听课),但没有给学生营造一种新鲜、惊奇的情境,更谈不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反正老师会讲”的被动接受思想。如果把他的导入修改为“有个小朋友已经12岁了,才刚刚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那么今天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会明白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都会奇怪,为什么自己一岁过一个生日,而这个小朋友长了12岁才过3个生日呢?事情出乎他们的经验之外,于是好奇的火花引发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会争着想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深处便产生一种积极的动机,学生的主动性当然也就表露无遗。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
1.讲究教学民主,创设和谐大情境
创设有益于教学的良好情境是课堂的精髓。教学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小学生就会主动与教师亲近,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当教师接过新班时,抓住学生刚升入新年级具有新鲜感的机会,创设亲切、和谐的教学氛围,交流感情。先用亲切和蔼的语言自我介绍:“从今天起,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将和你们一起讲故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一起漫游数学王国。”然后开始教学新课。这样让学生在愉快、宽松、自由、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学习就不会感到有压力而产生兴趣。
2.变换教学方式,创设新奇小情境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新奇的情境,使学生处于兴奋和求知的进取状态,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新课开始,教师对学生说:“今天咱们进行一次考试改革——你们考老师。你们任意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马上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考老师,同学们别提有多高兴,纷纷举出不少最简分数,老师都一一给予回答,起初学生有怀疑,经过验算确认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由疑惑到信服,无形之中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地判断出来”的疑问,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这样导入新课,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兴趣迅速进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3.注重操作,创设探索、思维的情境
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操作过程,而不能只看学生的结果是否正确。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用摆放面积单位学具的方法求出一个长方形板的面积,然后再提问,如果求长方形操场或者更大的长方形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后思考:(1)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操作中学生的思维也随着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很快可以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几厘米,沿着这条边就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正方形。再通过直观演示和共同讨论,就能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探索知识形成过程中,开拓了思维,并学会了怎样思维。
4.联系实际,创设巩固、发展的情境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课后积极思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小学生巩固消化知识,也是数学学习的最终追求。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是这样总结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开始所提的问题。“爷爷吃了这个西瓜的一半,爸爸吃了这个西瓜一半的一半,小明吃了这个西瓜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回答吗?当学生回答:“爷爷吃了1/2,爸爸吃了1/4,小明吃了1/8。”教师再追问,这块西瓜还剩多少?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此时的学生们当然不能全部正确回答)这些知识等到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研究个明白,同学们回去想一想,分一分,看谁最聪明。这样既引导学生把所学基本知识进行了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又激起了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学生感到兴奋、欢乐、有趣。
再如教学完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后,结合所学知识的特点,留给学生一个实际测量,实地计算的实践性作业:同学们回家算一算你的房间面积,如果铺成边长为8分米的地板砖,铺满你的房间需要这样的地板砖多少块?然后到当地商店问一问这种规格地板砖的价格,装修你房间的地板需要多少钱?这样布置作业,就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考查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使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以此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主动地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