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音乐课涂上“绚丽的色彩”
作者: 彭秋婷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需要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 有效教学; 真心喜爱; 快乐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67-001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快乐起来,让学生人人参与,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爱上音乐课堂
要使学生爱上音乐课,首先就要想法调动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相对应的,他们的审美观、对歌曲的喜好、价值观等都不同。低年级的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刚进入小学不久,非常的天真与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比较喜欢一些简单明快的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喜欢流行歌曲。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情绪往往比较烦躁,表现出沉闷、压抑的样子。因此,在上课前,我通常会选择一些欢快、诙谐的歌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焕发青春的活力,从而爱上音乐课堂。
二、以灵活的形式,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教学形式单一的音乐课堂很容易让学生身心疲劳,感觉枯燥乏味。针对这一现象,我觉得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做音乐小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从而调整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1.谜语故事添情趣
故事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它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将音乐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轻松愉快进入角色,为新课的教学做好铺垫的作用。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律动环节增乐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其趣味性强,深受儿童的喜爱。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小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
三、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激活音乐课堂
我们要一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一定的音乐体验,并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的新的教学方式。
1.自主探究式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考问题也更加全面了。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学科教育功能的要求,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所谓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是一堂课要突出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质疑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的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方式和情感表现得到客观、公正、公平的全面评价。
教学实践中,我会适时的将学生们带到教室外去感受自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从而培养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3.合作互助式
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放弃教师的责任,更不是让学生自由的任意活动,而是力图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尽全力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的、合理有效的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都能为团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才能展示式
在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上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个才能展示的平台,不仅能够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而且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我经常会给学生创设表演、展示的舞台空间。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们的自信会与日俱增,他们的综合素养也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以和谐的节奏,营造富有美感的音乐课堂
音乐课中如能巧妙自如的运用节奏艺术,将会使学生以舒心、美感和无限留恋的状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营造富有美感的音乐课堂。充满美感的音乐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求知欲望,会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态度和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大胆创新实践。
音乐课教学是实施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的美感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根据小学音乐素质教育导向,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发现音乐之美,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音乐教材中大多选取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比较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抓住机会,向学生不断渗透音乐的艺术之美。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聆听、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美、感受美,让音乐课成为他们幸福成长的摇篮,伴随着歌声快乐的飞翔,乘着歌声的翅膀,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