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最佳切入点
作者: 张丽雅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随文练笔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一道风景,尤其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对于激发孩子写话兴趣,增强写话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不让随文练笔流于形式,我们提出了“巧妙切入,系统训练”,使随文练笔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随文; 练笔; 切入;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76-001
小学低年级段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而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受阅读量和词汇量的影响,自我表达能力不强。在写话教学中,虽然有老师的引导,却容易写出同一模子的话。而且训练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课堂随文练笔便能很好地补充训练量,促进读写结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感悟教材经典语句,让学生在模仿中练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学生有了生活感悟,但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作时就会很难表达。因此,要写好作文,首先帮孩子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学好语言除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外,最好的方法是在模仿文中的经典语句,让学生反复进行仿写训练。
在教学《家》这首优美的小诗时,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来做一位诗人,进行仿写。教师给小朋友一个作诗的提纲:( )是
( )的家,( )是( )的家。教师准备了课件进行提示,有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牛羊在草原上自由奔跑,有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学生开始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个个跃跃欲试,争抢着发言。有的说天空是月亮的家,有的说草原是牛羊的家,有的说花丛是蝴蝶的家……孩子们越说越起劲。此时老师再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学生文思如泉,妙笔生花。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激发。在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书面表达的能力。再如《乡下孩子》这一课描写的就是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因此学生对文章很有共鸣,充满了表达的欲望。于是我让孩子回忆自己平时的生活,如逮蚂蚱、挖蚯蚓、喂小鸡……然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也编成一首小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因为有了生活感悟,所以精彩纷呈。
二、巧用文本的留白,让学生在想象中编写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生乐于想象,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拓宽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随文练笔有机地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1.空白填补式
现在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的中间或结尾处,作者没有言尽,耐人寻味,这正是文章情感表达最强烈、最含蓄之处。而这些空白点正好是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学中老师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没有言尽的话,进行说说写写。如学了《会走路的树》一文后,学生对于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有了深刻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末尾的省略号展开想象,小鸟来到了驯鹿家以后,与驯鹿爸爸再次见面,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的小练笔,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再如《狼和小羊》《小鹰学飞》等课文,结尾处都留有悬念,正是开展小练笔的绝佳切入点。
2.情节扩展式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
例如学习了课文《蚂蚁和蝈蝈》后,为了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的辛苦,引导学生联系插图,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写上一小段。有的学生写到:小蚂蚁们有的弓着身子拼命往前拉,有的背上粮食吃力地往前移,有的两人一组往家抬……虽然天气很热,小蚂蚁们满头大汗,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偷懒。勤劳、团结的小蚂蚁跃然纸上。再比如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孩子们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悟,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千山万水”“千辛万苦”,让孩子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去克服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3.插图解说式
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极好媒体。比如在苏教版第三册《秋游》这一课中,就附有精美的插图,描写的正是秋天的美景。在学完课文以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写一段描写秋天美景的文字。在练习中的成语积累部分也会附上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也可以作为小练笔的媒体。
三、挖掘文本隐性资源,引导学生个性化表达
低年级的教材中童话故事较多见,而结尾之处都写得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是训练写话练笔的好教材。例如《狐狸和乌鸦》《乌鸦喝水》这些都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学了这些课文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续写《肉被骗走之后》《老办法不行了》,让他们进行“异想天开”的想象,写出自己奇特的想法,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好的发挥,并挖掘了孩子们的内在潜质,不断激发了写话的欲望。有了以上学习练写的经验后,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篇类似的文章《聪明的狐狸》,要求先读一段话,展开想象。可以抓住“老虎生病了”这句话展开想象,老虎怎么生病的?生了什么病?抓住“小狐狸却回到了家”这句话,想象狐狸为什么能回家,然后想象一下老虎和狐狸的样子、动作、会怎样说话,这样想象一下,就会写出来了。
这样的练习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写出属于自己的创造和独特的感受,自我意识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宣扬。
叶圣陶先生说过:“人在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我们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更注重引导学生依托课本,从生活、学习中挖掘随文练笔的素材,但无论运用什么手段让学生进行练笔,都要精心捕捉语言训练的点,找准文本的切入口,营造厚实的语言氛围,才能真正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