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作者: 江惠华

摘 要: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所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着眼点,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归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现代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互动、合作交流与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互动; 互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84-001

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形式,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优化课堂氛围是信息技术教学互动课堂的前提

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具有高效、激励、创造、教化的功能,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优化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尊敬、信赖并且喜爱教师,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课堂氛围的优化,使学生把教师看作最信赖和仰慕的人,他们喜欢上这种精彩的课,会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平时的教学中,从开场设计就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例如在教学《剪贴图形》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片断:

师:播放一段视频:孙悟空腾云驾雾、分身术等本领的动画片段。

师: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你们觉得孙悟空有什么本领?

生:腾云驾雾、分身术。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打开练习.Bmp),你们能让画图窗口中的孙悟空也腾云驾雾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在这个导入过程中,主要设计了一个《西游记》中的片断。经典的动画片《西游记》更是学生们的最爱,在熟悉的场景和熟悉的歌声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当然课堂的开场形式要多样,老是运用同样的手段,学生也会腻的,就像一道好菜吃多了就感觉不出它的美味。

二、学生主动参与是信息技术教学互动课堂的保证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产生需要“内驱力”来促成,需要学生与自我的互动,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而言是有意义的或易于引发其体验和联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各种与他们有关的现实问题或经历将来可能会遇到的真正问题的情境。信息技术虚拟现实的仿真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需要、体验和联想,有助于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例如在贺卡设计这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一是设计贺卡背景时,怎样设计才能使背景的大小、颜色适中;二是怎样插入文本框;三是如何调整,增强美感。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在进行贺卡设计的时候就会很顺利。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创新”,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学生进行贺卡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学生作品的形式,暗示一下。如有的学生给贺卡增加了边框,教师可以请他说一说,他是怎样做到的。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三、搭建互动平台是信息技术教学互动课堂的关键

课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场所,而课堂互动的有效与否则与一节课的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倡导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型课堂的今天,信息技术下课堂互动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真正和谐、有效的互动并不多见。很多时候是场面热闹但“有形而无实”,或者是教师只顾自己讲、学生只管自己操作而“井水不犯河水”。那么怎样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互动呢?

这是学生进入三年级信息课后第一次接触到合作学习的模式,整个课程设置中,需要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完成分组,确定主题内容之后,小组成员要完成各自在小组内的任务,并把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删选和组合,完成一份小组的作品。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设计了“学习保存网页上的内容”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因为考虑到学生中有同学会,有同学根本不会的可能,所以在教学中邀请会的同学进行操作演示。教室里同学们的小手都高高举起,其中当然不乏平时电脑操作十分熟练的学生。不过,在没有给出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要把图片和文字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夹,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所以,我特意找了一个平时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在同学眼里她绝对不是对电脑操作非常熟练的孩子,当时就想,她的操作一定会遇到问题,在她操作出错之后,老师就可以重新演示给学生看正确的方法。这是最快,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没想到,当这个女孩子上来进行操作时,竟然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老师,要把文件保存在哪里呢?”当时一听这个问题,就知道这个孩子的操作一定不会错,而且问题问得相当完整和专业。这时其他学生都在很认真地观看她的演示,似乎并没有听到她提出的问题,只是发现她在操作中停了下来。于是,老师立即抓住学生疑惑的瞬间,“刚才,这个同学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保存文件的时候很重要。”所有的学生立刻紧张起来,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重要问题,于是老师让这个女孩子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并且给了她一个答案,“请你把文件保存在D盘三年级这个文件夹中。”接下去,这个学生十分顺利地把自己选中的图片保存到了指定的文件夹里。整个过程中,教室里一片寂静,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看着操作演示。

演示结束后,老师表扬了这个学生,并问大家看懂了吗?大家都说看懂了,于是再让每个同学都进行一次操作,把选中的图片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因为每个人设置的文件夹名字、地址都不一样,所以大家的操作其实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是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个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再演示一遍,所以在巡视的时候就要求小组的成员互相帮助,组长要争取所有的组员都学会这个方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师生互动能力的形成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要不断摸索、总结、交流。当有效互动的意识、方法、技巧内化成为一种教学风格时,将会使信息技术教学艺术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