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科院小课题研究
作者: 李新祥摘 要:我校少科院成立于2010年,通过五年的小课题研究,我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选择来自生活中有意义的、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小课题;要精心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以便学生解决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帮助学生撰写总结,让学生享受小课题研究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少科院; 小课题; 研究;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86-001
我国的教育科研,近二十年来成绩非常显著。但是认真分析,我们也得承认,有的科研项目脱离实际;有的立论依据东拼西凑,缺乏原创;某些教育专著创新不足。从时代要求来看,教育理论的文化积累意识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有不少差距。当研究性学习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当我国教育将研究性学习列为中学学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的时候,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乃至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变成为许多学校改革实践者关注、研究的对象。
少年科学院孩子们的活动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从本质上讲是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当然教师必须参与其中,必须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一、体现地方特色,引导学生选题
少科院的科技辅导员要静下心来,探索一套合适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寻找发掘适合他们研究的课题。学生的小课题研究,学习空间大,学习内容广,校内外的自然环境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资源。家庭、社区等许多场所,是学生获取研究资料的源泉;工厂、农田、商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舞台,是小课题研究取之不尽的资源。小课题选题应当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体现学校及地方特色,发挥地域优势。
我们淳化小学地处青龙山脚,秦淮河畔,70%的学生家中都种有茶树,是远近闻名的茶叶之乡。因此,充分利用学生已有茶叶知识,结合茶叶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是我校学生觉得行之有效又有意义的事,所以积极性都很高。为此,我们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开展了“真假新茶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制茶过程,开展了“农村炒茶中‘杀青’的研究”、“茶叶是怎样制作的研究”;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开展了“如何无污染防治茶树病虫害的研究”……这些围绕茶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小课题,学生喜欢,研究起来有兴趣、带劲,也很容易取得成果。
二、设计研究方案,解决研究问题
小课题选好了,从什么地方入手,采用哪些方法研究,研究的先后顺序,这些都很关键,因此辅导老师在研究前一定要进行精心设计,尽可能地给学生的研究提供方便。教师可先提供一些已设计好的方案,让大家传阅,让学生知道研究方案是怎样的形式,然后讲解其中一些术语。教师选择个别课题与学生共同设计方案,之后学生仿照着,小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以便利于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
三、实际动手操作,激发研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课题研究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兴趣十足地、坚持自始至终地把研究进行到底,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把握住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这些环节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让研究高潮迭起。如在指导学生开展“茶叶是怎样制作的研究”时,我牢牢把握了炒制茶叶过程中的四个环节: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揉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由于在炒制茶叶研究中我们把握住这四个关键的环节,不但为淳化地区炒制茶叶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数据,还使同学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四、展示研究成果,享受成功喜悦
小课题研究是不局限于在一间教室或一所学校,也不局限于一门课或几本书。为了探索有关问题,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能够对现在和未来的世界发展产生影响。我校每学期的小论文答辩比赛为少科院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孩子们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同时也提供给孩子们一个非常好的互相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在这样的平台上实现了自我价值,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语数外这样的学科当中没有突出表现,但是他们热爱科学,愿意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做研究,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一种非常出色的科学素养。
通过少科院小课题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增长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体验了科技与生活相结合的快乐。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们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少科院小课题研究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才能和想象力的舞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好机会。也激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郭元祥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嘉曾编著.《创造的魅力》,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