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堂观察评价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吴振兴摘 要: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也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本文就是对科学课堂上的观察评价进行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评价; 成长记录; 科学日记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87-001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摆在我们科学老师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教育论认为:“教育真正意义在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我们对于评价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此时,研究如何更好的对科学课堂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并且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况及时给予相对适当的指导性、鼓励性的评价。比如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合作的参与程度;在思考、获取知识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过程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等,都将成为课堂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
1.科学探究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
(1)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
(2)学生观察是否全面、仔细,学生的提问是否恰当,测量的过程、步骤是否准确,实验的设计过程是否合理,最终的表达是否准确,小组内的交流讨论是否有效;
(3)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组内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如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1)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2)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3)学生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4)学生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
(5)学生能否崇尚科学的人文精神,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能否从自我做起,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3.科学知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科学课达到的目标之一。尤其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与应用,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内容。
二、建立以自主发展为内容的成长记录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都会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发展过程。通过成长记录袋法,可以记录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强化对学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仅能增加他们学习科学课程的信心,还能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依据,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生命体验的较好方式。一般来说这种评价有以下几种方式:
1.成果型记录袋:主要收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优秀作品与学习成果的有关资料,如科学日记、观察和实验记录、科学报告、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等;
2.过程型记录袋:重点是呈现与展示学生学习进步、探索、努力、进取、反思、达成目标与成就的历程的有关资料,如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制定、问题讨论、点滴进步、师生交流等;
3.评价型记录袋:主要是包括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评价表,如自我评价、同学对我说、教师评语和家长的寄语等。
三、展示以科学日记为载体的学习轨迹
对于小学生来说,记录科学日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所学科学内容进行总结的方式。通过记录科学日记的方式,可以督促和体验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过程,可以让学生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情感体验。与此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利用文字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另外,科学日记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是科学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第一手资料。
对于教学一线的科学教师来说,科学手记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育文体。科学教师在撰写科学手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集到许多不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内容,还客观的记录了孩子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具体的研究过程,对这些内容的整理、思考,特别适合科学老师们反思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所以说,这些过程不仅能成为老师们更理性、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依据,而且加快了科学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总之,通过开展科学课堂观察评价,强调了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这种评价方式对老师来说与教学的过程是同样重要的,重心不在于完成某种任务,而是把重点放在学习和过程上。这种评价的目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总之,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能通过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蔡正秋.浅谈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课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2期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P.69
[4]韦钰著.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改革之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