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

作者: 周永广

摘 要: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为教学宗旨,江苏小学科学课的教材无论是从结构构思方面来看,还是从其包含的内容来看,其语言的运用、实验课题的设置等都紧紧围绕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中简单论述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深入研究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课; 创造性思维;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02-001

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关键时期,小学科学课已经成为一门不容忽视的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的文化课程相比,科学课对小学生奠定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和激发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江苏省的教学模式一直是全国教育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规定,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展教学,并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全国教育典范。

1.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现状

科学课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课程,而多数学校的试验条件严重欠缺,不仅试验经费不足,而且试验设备也不齐全,阻碍了科学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其次是科学课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多数小学的科学课老师都是兼职或者临时代课,没有较高的科学素养,难以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加之学校领导对该课程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导致科学课至今难以取得实际的成效。

2.结合小学生心智特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理念,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结合小学生的童年生活和心智特点,发展他们的个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1]。

2.1在科学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科学探究

在小学科学课中要明确科学课以探究为基本核心,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是科学学习的方法,而且在现在的科学课教材中,科学探究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等待开发的阶段,因此思维方式没有形成定式,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相当强烈,创造性思维的塑造比较强,因此小学科学课教师必须要认真组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环境条件。调查显示,1-3年级的学生对学习以外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书本的知识兴趣相对较低,而3年级以上的学生思维有所转变,对复杂的事物更感兴趣,比较倾向于有挑战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科学课的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量、教学资源等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探究课题,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假象,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收集并整理需要的信息资料,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让学生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而且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论论述出来,老师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2]。学生以探究为本进行学习,老师以探究为本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

2.2重视学生科学情趣的培养和运用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科学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3]。从现在的科学课教材中来看,多数科学课教材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动的数量多,并且活动的类型齐全,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活动安排要注重让学生与周围的世界产生接触,提倡科学学习需要贴近生活。小学生的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对事情的专注度要明显低于高年级的学生,因此要使小学生持续关注某一项事物,就必须集中力量提高学生对该事物的兴趣,因此老师在开展活动中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指引,在玩中培养科学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中老师一定不要怕麻烦,要认真准备每一项活动和每一个试验,教师要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未来的科学家,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已经成为曾经梦想的科学家,这是科学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实验探索,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2.3结合多媒体工具,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则是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而且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教学的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提供保障,而且为了使小学生有更开阔的学习视野,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首先科学课教师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除了学校和教材中提供的内容,还要开发和利用其他的资源,例如网上图书馆、科技景点以及社区课程资源等,要根据不同的科学课主题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让学生运用开阔的视野去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树立强大的自信心,通过创建多个科学素养阵地,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3.结束语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科学课的老师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承担者,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小学生当前的心智特点和心理成长规律,充分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特点,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向斌.发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故事——美国小学科学课教学模式研究[J]学科教育,2010,11(01):32

[2]王胜燕.小学科学课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12,45(07):16

[3]王萍.科学课教学的不良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0,23(26):4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