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动参与型的学生特点及支持策略

作者: 余玉敏

摘 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主要因素。成就动机缺失、竞争意识淡薄、学习状态被动、学习方法失当是非主动参与型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采用唤醒和激发、协同和接纳、指导和帮助等支持策略,能使学生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

关键词:学习参与; 非主动; 特点; 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03-001

决定课堂教学效能高低的最核心因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度,即学生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愉悦的心情安静地读书、专注地思考、积极地表达、大胆地操练、友好地合作,使课堂学习成为追求价值实现的快乐之旅。因而从学生角度讲,应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能动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是教师的责任,因为教师的教是由学生主动参与时自身转化发生作用的。为提高课堂学力,激发学习动力,增强教学魅力,教师应了解非主动参与的学生特点,并采用相应的支持策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笔者认为,唤醒和激发、指导和帮助是教师支持学生学习之路走得更远的良策。

一、非主动参与型的学生特点简析

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科学的新观点提示我们:学习是知识建构,学习是概念转变,学习是合作性活动,学习还是参与文化共同体的实践。然而分析当前学生课堂学习现状,非主动参与型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主要特点为:

1.成就动机缺失

非主动参与型学生心中无较高的目标追求,无远大理想。主要表现为不想当优等生,无集体荣誉感。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所说,例如有的学生目光短浅,缺乏远大志向,自卑心理强,读书是迫于父命。成就动机的不足势必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内驱力的缺失。

2.竞争意识淡薄

缺乏表现欲和进取心,面对挑战性的问题望而却步,渐渐失去取得成功的本领。在各种学习体验、感悟活动中不想充分表现自己,更不想超过别人。

3.学习兴趣不足

对学科学习缺乏兴趣,无个人兴趣爱好,不愿参加丰富多彩的学科学习、实践和体验性活动,更不喜欢阅读拓展性的课外读物。

4.学习状态被动

缺乏毅力,怕动脑筋,害怕发言,更不愿质疑问难。特别是部分知识背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永远有“我以前学得不好”,“跟不上别人”的自卑心理,总觉得比别人矮一截,在前置性学习、课堂讨论、合作学习中显露出被动状态。

5.学习方法失当

面对外部知识不会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获得知识的意义。遇到困难不愿也不会与教师、同伴合作交流和沟通,在合作学习及课堂交流中缺乏表达自己观点的意向和能力。

二、非主动参与型学生的支持策略

1.唤醒和激发

学习的动力源自内心,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想学,情感上愿学,行动上会学,教师的第一责任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并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一切机会。刘佛年先生曾指出:“一个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呢?他总有个动力吧,总有一个原因、一个需要驱使他们去认识世界,去追求知识吧。所以,这就牵涉到需要这类问题……除了智力的问题外,还有一个情感的问题、意志的问题。”

怎么唤醒和激发呢?笔者认为,唤醒和激发包括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其主要途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育智和怡情的统一。如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李吉林老师抽象概括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五要素之一就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并指出“以行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也就是说,教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方式方法的运用合理、灵活和有效,那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产生生命飞跃的感觉,学习就不再感到是心力交瘁的苦役,而会变成每一个学生自觉追求价值实现的快乐之旅,渐渐增强求知欲,并产生成就动机和增强竞争意识。

2.协同和接纳

所谓协同,就是教师要降低身段,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协同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去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情感,提高能力。协同需要教师的接纳。一是接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相异构想,接纳程度越高,学习主动性就越强。二是接纳差异。教师应该关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基于学情,设计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活动,组织学习评价。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状态,通过倾听回答、提问互动、解决问题、观察表情等途径,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兴趣和疑问,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发现并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接纳带给学生的往往是积极向上的心态及主动参与学习的快乐指数。

协同教学中对学生差异性的接纳,提倡的是善意的批评、令人心悦诚服的惩戒,这就要求远离呵斥、惩罚、被迫、分类和排名,消除学生学习中的郁闷、烦躁、逃避和厌学,让学生找到自尊和自爱,体验成功之快乐。

3.指导和帮助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苏珊·纽曼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并去创造未来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教师做到的是:第一,帮助儿童及早地发展各种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帮助儿童发展自律能力,让儿童自主学习;第三,引导儿童进入到一个实践共同体中进行学习。在教改实践中,我们应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个体学习走向“群学”;帮助学生寻找并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学习资源,由此引发学生建立建构知识的强大意向性;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在评价中促进知识建构的内省发展,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教师最迫切的任务就是以指导和示范为支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示范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如公平公正、知识渊博、善于沟通、乐于支持;从教学技能来看,要有独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式,有影响的教学作为,这些均凭借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讲授技能、观察和倾听的技能、提问和强化的技能、课堂收尾和作业设计的技能。只有这样,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条件,给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带来不竭的动力,在学生心灵播撒自信的阳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