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巡视,我们应关注什么?
作者: 刘晓莉摘 要:课堂巡视,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切实存在却被忽视的问题。近来,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发现课堂上教师的巡视只是很随意,走过场,很形式。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任何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课堂巡视也是如此。
关键词:课堂巡视; 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07-001
课堂巡视我们应关注什么,由此生发了我许多的感想。
一、常规巡视,了解学情
教师课堂巡视最重要的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学生作业、操作、讨论的时候,教师都要走下讲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处理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步骤,而不是唯“教案”是从。如在教学《认识一元以内人民币》的时候,有位教师的设计是: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并理一理(分类),最后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分法,主要说一说是按什么分的(即分类的标准)。以达到学生自主分类并过渡到人民币单位的认识。
可能是因为公开课教师比较紧张,其间也巡视了,大概是受教材预设的束缚,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完全了解到哪些学生分类的标准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因此在交流的时候,教师不太清楚学生的分类情况,但上台来的学生仍然大多是同一种标准,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造成课堂节奏拖沓,影响了整个的教学进程,造成拖堂现象。虽然老师询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实,教师的设计可以说环环相扣,构思巧妙,且很切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遗憾的是教师没有把握好时机。如果在巡视中,教师重点了解到哪些学生用的是不同的分类方法,交流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指名介绍,就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二、目标巡视,抓住生成
课堂巡视除了要全面了解学情,还应在一些问题上明确巡视的目标,特别关注中下等学生的情况。许多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教学环节,而忽略中下等学生的学习状况,忽略课堂的生成,比如在计算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教师在备课时也已基本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错误,但事实上,在一些课上有时会出现新问题,教师要在巡视中关注,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很少发言,错误的也不好意思讲,教师如果没有发现,这就是一个隐性的危机,学生不明所以,更重要的是错失了课堂的生成资源。有一次听课中,有位老师在练习中出示了改错题,题目算很典型,但是对于后排很多学生产生的错误情况不甚了解,而着力解决所出之题,虽然改这些错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解决学生当下的错题更为重要。
三、深入巡视,参与学习
我们还应认识到一点,教师的上课不是站在讲台上才是上课,也不仅仅是作为教师的身份随便转转,必要的时候应深入学生,参与他们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小组活动,需要教师的协助,虽然现在强调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其实真正学会合作是需要教师引导的。在实际的课堂上,我们更多的看到是许多学生在小组活动或讨论时不知所措,或者各自为政。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必定会有所成就,也会显现小组间的差异,教师应逐步关注合作能力不够的小组,与他们一同研讨,甚至担当小组长的责任,等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再放手让学生独自担当。
但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教师就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确实有难度的问题,可作出必要的提示,或问题式引导,这样才会使小组学习起到实效。
四、利用巡视,植入思想
教师的巡视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明了巡视时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或是需要从中做些什么。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位教师在让学生认识了“10个一是1个十”后,让学生自主用小棒摆出“12”,其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摆出“一捆带二根”和“十二根单根”这两种情况,这也是学生实际学习中常常出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更便于课堂上的比较、交流,得出哪种摆法更简捷明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记数的方便。但是有时候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情况往往不一定如教师所期望,比如这一次,教师在课上让学生摆12根小棒,班上竟没有一个学生摆出一捆带二根的,教师在巡视的时候,了解了这一情况,只是干着急,而没有做任何的指导。因此,在交流时,只有一种情况出现,并不能达到老师预期的——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简捷的方法。这时,尽管教师一再询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依然没有新的反应。一时间教师略显慌乱,在这个问题上兜了很大的圈子,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如果在巡视的时候,教师发现这一情况,并视机指导,促使产生两种情况,让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说明摆放的想法,就能弥补这一空缺。或者,即时错失了这样的时机,教师也不必惊慌,更不必兜很大的圈子,应及时提示,如教师手上拿一捆小棒,提问:“怎样就可以是12根了?”“这样是不是更方便呢?”“你觉得是老师的方法好,还是你的方法好呢?”同样可以起到比较的效果。
如果从课堂效果而言,当然是从学生口中说出两种方法是更好的,对学生而言也是个思维提高的过程。如此教师就应巧妙利用巡视的时间指导学生,植入思想,以此完善教师的教学思路。
有哲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教师而言,更没有完全相同的课堂,即使相同的设计,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所生成的问题也不一样。可以说,把握了巡视就把握了学生,把握了学生就把握了课堂。关注巡视,以生为本,我们的课堂会更具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