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电气维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李明赫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工厂电气维修课程的现状及课程的建设,分别从课程建设思路;授课方式;综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建议。针对本门课程特殊的实践性以及与企业的相关性,制定了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大专院校的学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电气维修; 职业技能;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52-0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适应企业生产一线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动手能力也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如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不容乐观,这其中也包括高职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首先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维修的能力[1]。因此,本文针对工厂电气维修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进行了分析。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下,使用正确方法,对电气故障进行查找、分析及维修。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提高排除电气相关故障的技术和读取图纸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课程建设的思路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大幅度上升,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汽车制造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他们主要从事机电技术等工作,工厂电气维修是他们每天工作不可缺少的技术。本课程不仅重视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实物,让学生了解电气元件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归纳了安全操作规程,并且总结了对电气故障如何进行查找、分析和维修的具体方法。本门课程与实际的工程应用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与企业相关的授课项目,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构建自动化系统[2]。
1.授课方式
1.1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性地去学习。
1.2教学内容的项目模块体现职业性特点。鲜活生动,趣味性浓,知识性全,技术性强。
1.3具有自己浓厚特色的实训系统构成的电气维修技术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良好教学平台,使得教,学,做,练相互融合,一体化教学,综合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过程就是真实项目设计制做调试完成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
1.4教学手段科学先进。综合运用科学的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支撑材料比较完备齐全,通过声、光和电等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媒介形式,具体包括录像教学、电子课件教学等方式。
1.5根据企业要求和学生情况自编教材/实训指导书。
2.知识性目标
2.1掌握电、磁学基础理论。
2.2掌握电气技术知识及方法。
2.3掌握自动化系统结构与标准化电气元件符号及电路图标识;电动机电路的组成、结构及安装。
2.4掌握排除故障分析及查找方法。
2.5掌握电气元件结构、原理及应用操作。
2.6掌握维修工作各个阶段的安全规定,电流的危险与人员的保护。
3.技能性目标
3.1会正确使用万用表(电压/电阻)排故;电机故障诊断与测量。
3.2具有电气图纸的读认和记录、查阅技术资料和文件的能力。
3.3安装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3.4具有故障分析及查找方法的能力。可进行主回路断路、短路、接地故障的排除;控制回路断路、短路、接地故障的排除。
3.5具有操作和使用电气元件的能力。
4.关键能力目标
4.1正确认识本门课所学知识、技能在自己将来从事的技术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成就事业的人生价值观。
4.2除专业知识技能外,应有真诚待人、团队合作、组织管理、项目运作的方法与社会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学条件
1.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本课程是针对汽车企业定向从事电气维修岗位工作开发的教学内容。课程共有5个教学项目,从电器元件入手,主要以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为基本实训内容。学生通过以小组学习,老师示教,任务实施,课内课外,自主学习,完成项目,达到提升能力的综合培养,使学生具有电气维修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
1.2实训条件:该课程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和电气维修实训室完成的。实训室具有10个操作台供教学实训用。
1.3教师:授课教师由具备讲授电气控制技术原理和指导学生电气接线的教师承担。
2.授课过程
2.1教学组织。本课程是以从事电气维修岗位工作所需的理论与技能为主线,对课程的知识要求进行PPT解读,结合实际,学生反复操作实训,掌握课程操作技能要求,所以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时,建议学生2个人为一学习小组,按照操作规定要求,反复实训,相互讨论,加深对课程知识要求的理解。在此期间,教师的作用是导向、纠偏、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解决各小组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学生难以解决的各类问题。最后各组每个项目后,学习小组必须写出项目总结报告,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并要进行项目答辩,进行测评,给出成绩。
2.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开放的项目式教学法。特别注重操作能力,社会能力以及项目运作的各种管理能力的培养,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把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3实践教学。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项目任务完成与其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待任务,敢于动手,能够完成。也特别强调在反复的操作实训过程中完成知识技能向学生的转移。在对项目完成的总结报告中达到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深化,完成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过程。
3.课程的考核方法
3.1考试形式。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试卷和项目测答并用。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测试。以创造性能力考核为主、常规作业设计和实际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2成绩评定。学生“项目”的功能演示、性能测试、知识技能答辩的考评。占总分值的50﹪,试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本门课程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编程能力。占总分值的50﹪。
四、结语
目前本文的教学方法已经投入到实际授课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生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大提升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当前不断快速发展的自动化领域,我们也要随时与企业保持信息沟通,以便可以适当更新教学硬件设备,并把有关的新产品和技术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如此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证了教学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