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会计学生会计证通过率的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朱晓蓉摘 要:2012年12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要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一次必须通过三科考试才能取证。在此背景下,使会计证通过率大大降低。本文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考证情况,分析其会计证获取率降低的原因,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改措施。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证; 通过率; 提高; 教改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68-00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业务层出不穷,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会计行业,对于会计从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从2009年开始陆续有试点省份开始实行会计证上机考试,但从2013年7月开始,全国范围完全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一次必须通过三科考试;会计专业考生无法免考,再无免考特权。从中释放的信号是:从业资格考试难度加大,入行会计职业的门槛大大提高。
一、我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形式
在传统考试模式下,《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笔试形式考出后,一年内上机考试通过《会计电算化》即可领证。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法,是以财政部印发的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的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行三科连考,各科成绩须一次性同时合格才有效。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连考合计180分钟。
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改革后的无纸化考试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但从2013年无纸化考试的情况来看,无论社会考生还是在校学生,面对考证的压力很大。以浙江省为例,2013年考试合格率在18%左右,通过率比改革前大大降低。这与考证制度、课程难度、自身学习等方面息息相关。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获取率现状分析
XX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证通过率一览表
(一)数据选择2012级会计专业学生的原因是这级学生已全部实行无纸化考试。
(二)从表中的数据分析:
1.大一时1班、2班的通过率明显低于3班、4班,主要原因是3班、4班是通过单考单招的中职会计学生,入学之前已有三年的会计专业基础,而1班、2班是高考招生的“零基础”学生。
2.到了大二阶段,1班、2班的通过率超过3班、4班。
3.大一的通过率20.31%,明显低于大二的通过率51.56%。
4.调查的192名学生中,累计通过人数138人,累计通过率达71.88%。通过率看似可以,但一次性通过率较低,只有15%左右,大部分学生考证在2次以上,在校期间花费了较大的时间成本和金钱代价。
三、会计证获取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薄弱。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上课时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课记笔记的习惯。
(二)从教学角度分析
1.三门课程学习时间不同步,教学内容有重复现象。《会计电算化》一般在完成会计专业知识后在大三上学期才开课,大一下学期开始参加考试的同学表示会计电算化没有系统学习过,考试难度较大。《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础》之间存在重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破坏了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同时削弱了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
2.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三门课程都是专业基础课,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考核占40%,由学习态度(10%)、出勤情况(5%)、课堂表现(15%)、实训结果(10%)等部分组成;终结性考核占60%,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期末成绩还沿用过去的期末笔试形式,教师出题,学生答题,根据卷面情况得出期末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惰性,平时不用功,临时突击应付。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除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以上机操作为主,其他两门课程的教学大多在教室内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但大多数还停留在将板书转化成课件,造成了另外的一种单一。
(三)从三门考证课程特征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性和政策性强,法律法规条文较多,内容繁琐且较难记忆。《会计基础》专业术语较多,操作性较强,考证出现的业务处理有很多内容涉及中级财务会计,对于初学者难度较大。《会计电算化》注重上机操作,即使有会计理论基础,但是没有熟练操作的话,必定一筹莫展。三门考证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知识点不熟悉,有猜题的侥幸心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调;解题技巧有待提高。
四、提升高职会计学生会计证获取率的教改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对高职院校开展以提升会计证获取率的教学改革非常必要。
(一)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功能,包括信息的建立、发展及传递,其目的是辅助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应具备日后可以继续学习的知识与才能。就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其必须具备如下能力要素:技巧、知识及认同该专业。具备上述能力要素的会计人员,必须通过会计资格考试,获得相应的证书,方能从事会计工作。
根据高职会计教育以职业技术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其课程的教育必须与会计证考试进行有效的结合,即能够使学生提升会计证获取率的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提高就业保障。因此,高职学校有必要在日常教学当中,结合会计证考试的要求,确立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三门考证课程中的《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基础理论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会计工作的实用技术,课程围绕从事会计工作和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应本着会计证考试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侧重实践,是学生将来直接用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实践的实用技术,应结合考证信息化系统培养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处理企业会计业务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68,169原版全文
(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进度
设置课程的内容和进度的宗旨是尽早让学生考试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考证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基础》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学期,《会计电算化》安排在第二学期。基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中税法的知识所占篇幅较多且难理解,可在第二学期开设《税法》。第五学期开设实训课程,以实训为主,涉及手工实训和上机操作,理论与设计为辅,将相关的课程如《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出纳实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会计电算化》等通过实训教学环节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动手能力。
根据合理安排课程进度表的教学进度,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就可报名参加考试,提高考证的时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三门课程教改措施
1.《会计基础》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专业术语较多,手工操作性较强。会计理论的知识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确立学生在会计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内容大多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新的税制改革,教师应关注会计专业发展动态,善于吸收和传递新的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上应推行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处理经济业务需遵循各类法规及制度规定,在法律框架下操作各种交易和事项。
3.《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实训环节加强手工会计实训和电算化会计实训的联系。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完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适时加入课外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知识,加深、加广学习内容,以达到多元学习的功效。
(四)提升会计课程教育工作的内涵建设
1.由具备企业财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主讲《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计划和内容要与考证相结合,主讲教师要透彻研究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在授课过程中把握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时刻关注考证信息的变化,加强与当地财政局的沟通,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2.在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可由高年级的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传授经验、学习方法以及会计证报名等信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做好题库的收集工作,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提升会计证考试获取率。
3.加强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基础课程以及财经法规、职业道德课程主讲教师之间的联系,界定三门课程讲解范围,归纳和整理出各自的知识内容,避免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
(五)改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考核应采用多元化的考察模式,如以证代考,对于在高中时就已取得会计证的学生,可凭会计证抵相应课程学分,并提前学习后阶段的会计专业课程,以节约时间成本;三门课程的期末考试形式可按考证模式进行上机考试,使学生提前熟悉考证形式和内容,即使学生初次参加考试,也能很好适应,不会措手不及,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会计教学要务实求新,必须及时针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采取相应措施,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取得会计证是会计初级职称考试报名的必备条件,在校期间获取两证,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水平,帮助他们尽快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2012
[2]《财政部关于推进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的指导意见》,财会〔2008〕16号,2008
[3]周大锋.会考改革对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3,(97)
[4]奚正艳,李虎威.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通过率的对策研究[J]《商》,2013,(1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68,169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