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维素质教育的高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探究
作者: 胡晓婷摘 要: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好辅助形式,也是适应当前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方面。在五维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职语文课外活动进行研究,重视创新理论与大胆实践相结合,依据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及其生活实际,设计活动策略,从而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关键词:五维素质教育; 高职语文课外活动; 活动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71-002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好辅助形式,它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但是要使课外活动收到实效,这是十分重要的。
一、“五维素质教育”的含义与内容
我国教育界对职校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对于素质教育给出不同定义。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五维素质教育是指立足职业学校学生实际,在人本理念指导下,以教会学生“五会”为目标,从“素质建构、素质拓展、素质规范、素质强化、素质提升”等五个维度出发,立体优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五会的具体内容为:
①学会做人。重点是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信仰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诚信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②学会学习。依据时代变迁对学习内涵的新要求,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观,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反思。③学会生活。引导学生懂得生活的真谛、生活的基础、生活的价值、生活的原则、生活的规律。④学会合作。将懂合作、会合作作为学会合作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创设引领学生学会合作的情境,引领学生养成尊重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⑤学会创新。从思维、能力、路径等三个维度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理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高职语文课外活动内容设计存在的问题
1.形式化的素质教育
形式化的素质教育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而进行的一些表面的工作,对真实的学生素质的提高没有多少价值。目前,语文课外活动依然停留在陈旧的思想观念上,依然把眼光落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课本内容的学习、习题的训练等方面。加上高职学校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基础课程的现象,所以只是停留在口头提倡,真正能够长期坚持并取得突出成就的语文课外活动非常有限。
2.缺乏职业的针对性
高职语文课外活动与基础语文课外活动的最大区别在内容。但是很多时候,高职生的语文课外活动却是对高中的语文课外活动进行复制。高职语文课外活动更多的应该结合高职生实际,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就业”。所以在内容设计上,更应该从“职业”二字着手,结合语文的自身特点,从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活、职业素养、求职等方面,找到切入点,进行设计,从而避免内容的不充实。
3.缺乏生活的实际性
受各种条件限制,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显性的语文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大多数学生反映语文课外活动都是根据现有课内教材进行一些很单一的延伸,偶尔有网络、媒体资源,缺乏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从而造成活动形式单一枯燥。
4.学生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
在课外活动内容设计中,学生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高职生有着自身特点,思维活跃但逻辑性不强,动手能力强但缺乏基础能力,自我约束力不够,组织掌控能力差。有的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即就业,除了专业,求职,其余(如素养、交际、组织能力等)一律不感兴趣。特别还有学生在思想上存在惰性,甚至对学习有抵触情绪。这是一种功利心理,他们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意义,甚至忽视了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三、高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的探究
1.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
在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上一直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一些教学如果按照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进行的话,学生常常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师也觉得单调难教,教学效果难有保障。此时语文课外活动的引进,对这种情况有极大的改善。
比如高职语文教学最为重视的应用文写作,课内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直接反馈和实践,这时就比较适合以课外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如演讲稿的写作,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演讲语体的写作要点和写作技巧;调查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在讲完写作格式、内容、方法要点之后,让学生分组调查学校用水用电情况、食堂卫生情况、学生上网情况、学生日常开销情况,然后写成报告交给教师,教师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再作强调和纠正。
2.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设计
职业学校中,很多高职生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开始独立生活,在学校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这些生活上的问题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引导解决,如果在活动开展的同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往往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这种生活上的问题大多数来自人际交往方面,正值青春期,冲动、任性、不理智,会因为言语不合或处理问题方法上的不当引发口角甚至打斗,给双方造成情感、身体上的伤害。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训练课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出相关的语文课外活动,既可完成教学任务,更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可以设计主题为“语言的艺术”的课外活动,以各种的形式让学生用好的和不好的两种语言方式来表现同一生活情景,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收效、结局,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艺术魅力;然后把学生常用的说话口吻、说话内容及处理问题常见的方式拿出来,让学生讨论和演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生不仅完成了口语交流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让学生看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性,相信这样的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上的收获,更是关于如何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思考,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3.结合当今社会热点来设计
不断地鼓励学生关心生活,投入生活,了解社会。例如,电视节目《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是了解形势,洞察社会的窗口,学生从这里可以看到真真切切的大世界。它贴近生活,报道的事件与人民息息相关;分析透彻,论辩坚持实事求是;曝光阴暗角落,净化社会空气,是学生“做人”的活材料。《焦点访谈》《面对面》以访谈的形式,精心选择社会热点事件、焦点人物,巧妙衔接“访”、“谈”的内容,分析、论辩精辟,语言幽默有力,也是学生“作文”时的好例子。充溢社会的广告词也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好材料,从广告词中,学会语言分析,提高判别、鉴赏和表达水平。活动空间越大,就越能拓展语文教学的视野,丰富师生的教学内容,使听、说、读、写训练得以具体、实在,语文学习贴近生活,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学生在学而不倦的兴趣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4.结合职业岗位化训练进行设计
高职语文教学要多创造应用性、实用性、岗位性的职业实践机会,高职语文课外活动可以通过职业岗位化训练进行或模拟仿真教学,或现场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语文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为今后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近几年用人单位的反馈,一些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在实习、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语文作为职校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人文课堂,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外活动设计时,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理想。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电脑与生活”的活动主题;汽修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汽车维修服务”的活动主题;宾馆服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微笑的力量”的活动主题;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解说词创作”的主题;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我的拿手菜”的主题;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我的第一个病人”的主题;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我的创业梦想”的主题等等。通过这些与专业有关的主题设计,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锻炼语文基本能力,同时利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对本专业的了解,加强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从而培养职业情感,树立职业理想。
5.结合当前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设计
语文学习是全方位开放的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和语文课。许多学生喜欢上网聊天,把口头语言不假思索地打成文字,这样做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学生书面语体系的形成,甚至许多学生把一些流行的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中,让读者不知所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关于“应否在文章中使用网络用语”的辩论赛,教师加入反方,在辩论中,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种授课方式比硬性强制改正的效果要好很多。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前的热点话题来设计活动课内容和形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维素质教育下的高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在活动内容上精心设计。为此,在设计和选择课外活动的内容时,我们必须结合高职生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来进行,充分发挥出课外活动的作用,让学生最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周俊.“五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J]江苏教育研究,2003(03)
[2]高永宏,徐鲲.“五会”教育:更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J]江苏教育研究,2003(03)
[3]陈红.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1)
[4]庞丽.高职语文活动课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
[5]姜国富.浅谈素质教育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与活动课[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