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国社区学院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启示
作者: 许江涛摘 要: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总结其内涵和实质,同时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体会,对如何进行国内现行的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为提高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课堂组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73-00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能运用现代检测设备对高档汽车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达到汽车机械、电子技师的技术等级水平,成为汽车行业内复合型国际化高级技术人才。
许多高职学校在教学中仍沿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不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从而造成学生达不到社会人才需求的要求。因此要实现教学改革,要求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真正的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习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这种教学方法,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国内一些院校也号称采取这种方式教学,但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实质,效果并没有显著提高。
1.SCC汽车维修专业的授课方式
美国职教理念社区学院的办学宗旨: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其办学形式多样,学历证书教育、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教育和各种非学历培训并举,满足了不同年龄社区公民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教学要求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多样化的学习者,这种教学的方式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显得非常宽松。营造这样的宽松氛围,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假设:即学生具有相当的自学能力,并且对本课程所介绍的知识或许有一些了解。因此,课堂上所要做的是深化课程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的那部分。因此,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需要哪些帮助,以便及时调整讲授内容。
以秀兰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授课为实例,秀兰现有在职教师7名,整车137辆(不断更新)。
学生班级情况分为一年的GST(General Service Technician)班+两年的PATC(Professional Automotive Training Center)班,其中GST班是学院自办的,PATC班是与经销商合办的。
秀兰学院PATC班的课程内容:主要把汽车相关知识分类到ASE培训的8个项目中:Al发动机维修;A2自动变速器/差速器;A3手动传动系和传动轴;A4悬架和转向系;A5制动系;A6 电气电子系统;A7采暖和空调系统;A8发动机性能。
下面以A6项目中汽车蓄电池的检测和保养为例介绍秀兰学院课堂授课情况(流程见图1):
授课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讲解蓄电池的原理和功用,而是通过几个工程师对蓄电池维修过程中的一些维修方法和理解切入(来源于ASE考试中A6项目题库),让学生写判断这两个工程师观点的真伪,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各抒己见。教师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按照两个维修技师说法,真是去正确操作(有教师操作),检测过程中教师能够解释各种观点的衍生知识,综合理解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标准、原理和目的,也加深了对蓄电池原理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尝试去操作(不一定每个都操作)。教师全程指导其规范,这样让学生加强了动手能力。最后教师再把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讲解,通过真实的操作,学生对最后讲解也充满了兴趣。当然教师的讲解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留下了一个课后作业单,需要学生去做,这个作业单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这个作业需要学生去查阅资料,需要学生实际去实践。
图1 秀兰课堂授课模式
通过其授课的流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1秀兰学院的理实一体基于典型任务(问题)的引入,而这些任务来源于ASE,都是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任务和遇到的情况;
1.2学生在进行学习前已经经过GST班的学习,对相关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能够对教师引入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
1.3教师能够切实进行相关任务的实操,而且能把主要知识引入到实操中,这样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1.4学生在实操中,教师全程跟踪指导,这要求理实一体课堂的学生不能太多,否则效果将不明显;
1.5教师在实操后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拓展,这样学生积极性在经过实操后得到激发;
1.6理实一体化作业使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到加强。
2.国内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授课现状
国内现在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面临一个共性的问题,理论和实训是分开的,尽管有些学校自称可以做到理实一体,但是也仅仅局限于把一些简单拆装或检测引入课堂,这个过程仅仅局限于演示,并不是实际的操作一个任务(或者说和企业有着很大的差异)。其次国内授课班级学生往往比较多,这主要是入学时间相对固定、生源来源相对简单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在一个班级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达到理实一体难度较大,而且学生层次不齐,理实一体起来效果会更差。同时教师除了上课实训外,还有很多科研、学生工作、专业建设、会议等其他的任务,这样教师从事课堂准备的精力很有限,势必不能达到理实一体的水平。总结起来国内授课流程如下:
图2国内课堂授课模式
特点如图2所示:
2.1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训相对分离,造成理论课时对实际结构操作和检测理解不深,实训时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有所遗忘,教学效果较差;
2.2学习情境脱离实际操作的课堂,不能在课堂解决。典型工作任务缺少可操作性(缺少技术标准等),而且其来源往往是调研和网络,不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不能在课堂上操作起来;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73,174原版全文
2.3教师分工不明确,造成设备准备费时费力,而课堂前准备缺少激励政策,造成教师消极;
2.4教师不能实际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这主要与政策导向相关;
2.5缺少理实一体化的教材,造成学生没体系化的指导和学习资料;课堂人数太多,不具备理实一体最佳人数的要求;
2.6缺少专业知识学习前的一个体系化和简化的专业课程,造成学生学习中处于相对被动,缺乏学习兴趣。
3.对比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的启示
通过秀兰学院(美国)和我校实际情况对比,同时结合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实际情况,要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须做到以下几点:
3.1教师角度。“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除了有理论讲解,还有操作示范和操作训练,与纯粹的站讲台上理论课有很大的区别,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仅要能掌握体系化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切实能够承担维修企业的典型任务。这必须通过下企业,参加一些含金量高的培训,企业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能力。
同时把外聘兼职教师做实,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这些人身份直接来源于专业所对应的企业,能把行业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引入学校教学,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职业的了解,也真正体现了学校教学和企业工作的相结合。
3.2开设先导行的课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前对汽车相关知识有个体系化的了解,可以选择在大一下半年开设一门先导课程,先导课程可以包括汽车专业平台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汽车结构有个总体的认识,实践部分包括简单的一些维修和保养工作。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后面课程知识学习的效率。
3.3改变现有班级授课情况。我校现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班级人数普遍在50人左右,这样的班级要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有困难的,而且效果也不理想。但是教师不能一味抱怨班级人数多,这样的班级每届只有两个班,总人数基数并不是太大。
因此,思考秀兰学院的教学过程,可以考虑把学生分组,一个班级可以分成3个组,取每个组一个授课班级,这样每个授课班级一个项目。一般有两到三个教师来承担,尽可能的优化现有教师和教学设备,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理实一体的教学效果。其做法如下图3:
图3 授课思路改进
3.4优化现在的课程和内容结构。由于理实一体,并不是要求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因此要挑选经典的内容放在课堂上讲,这需要对现有的平台课进行梳理,重新选择课堂授课的内容。剩下的知识可以通过作业、选修课和在线学习等方式拓展学习内容。如图4所示:
图4课程内容优化
3.5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合作,设备,场地等)。秀兰学院模式成功的关键是ASE/NATEF 标准已成为汽车维修领域的职业规范,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考虑毕业后的岗位情况,更应该考虑学生在毕业时获得企业、社会的认同感。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以学校与企业间共享设备、场地,同时一些技术资料和标准的共享将更具合作意义,不仅学生缩短了毕业后见习时间,也可以不断依据技术更新调整教学。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配套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是基础,而设备不能单单依靠采购,对于一些拆装性质的设备,可以寻求企业等部门捐助,这就要求校企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次让学校和汽车维修行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是做好理实一体化的精髓所在,只有这样,学生毕业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企业才能找到与学校合作的价值回报。
4.理实一体教学过程组织
主要包括讲授和操作示范、学生分组、操作训练、巡回指导、技术纠正及安全事项等等。这一部分是教案的核心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案应轻内容而重组织过程和训练方案,尽量避免在教案中罗列大量的教学内容。在这里,就以《汽车传动系检修》中离合器一节为例。将理论教材中“汽车离合器的结构”一节与实训教材中“汽车离合器拆装课”合并为“汽车离合器构造与拆装”课题。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4.1实车上观察离合器的位置,操纵机构等外组成(与自动挡车对比)。
4.2让学生思考开车时,哪些工况用到离合器,对学生的回答整理,结合实际开车情况,完整介绍离合器的作用。
4.3拿出离合器实物,先向学生展示离合器结构外型,让学生从外部认识离合器。
4.4教师现场集中指导学生。教师提供拆装手册,带领2到3个学生现场拆装离合器。拆卸时,每拆一个零件,老师都讲清使用工具、操作方法及零件名称,并指导学生将所拆零件按拆装顺序排列在桌上,让学生开始从内部认识离合器。
4.5对于课堂不易于操作的步骤,配以视频(汽车维修企业如4S店的拆卸过程)。
4.6由教师借助黑板、多媒体等工具,对照实物,讲解主要组成部件构造特点、作用及工作原理。
4.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练习拆装,消化教材知识在操作中。
4.8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教师指定某一位学生按教师讲述和演示的拆卸操作顺序,拆卸汽车离合器。拆卸完成后,由当时在场观看的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5.总结
通过对美国社区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总结其内涵和实质,同时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体会,总结出更好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一些建议。当然一节好的理实一体化课堂,不仅需要教师层面的准备(包括设备、教学标准等),更需要学生的配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改变当前学生浮躁被动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载于《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第3期,第41-43页
[2]黄炎培.职业教育谈[M]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肖福玲.《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载于《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10期,第148-149页
[4]丁继斌.《“三位一体”模式顶岗实习与就业基地的探索与实践》,载于《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9期,第39-41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73,174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