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握好课堂中的小细节
作者: 李国林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体现出教师对现象和问题的思考,都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都有着值得思索探究之处。课堂中诸如学生迟到、学生看课外书等等细节,教师要从和谐的角度,关注重视,有效引导,从而积极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课堂; 细节; 把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06-001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切,哪怕是一个细节行动,都能体现出教师对现象和问题的思考,都蕴涵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都有着值得思索探究之处。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认为课堂中的以下细节值得注意。
一、学生迟到,怎样处理
上课铃响了,还有学生慢吞吞地走来。脾气急躁的老师会大动肝火,训斥指责:“迟到了,立在门口。”于是整整一节课或很长时间,学生耷拉着脑袋立在门口。迟到一会儿就立一节课,往往使学生满心怒气。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而息事宁人的老师,则挥挥手,马上让迟到学生进教室。其他学生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迟到不要紧,老师会让我进教室上课的。”以致造成上课无纪律性、学生视铃声为儿戏的现象。如何面对这种情况?优秀的老师总是明确告知学生“你迟到了”,而后让其站立1分钟。1分钟后学生才进教室坐好。这样既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给学生一个小小的震撼(迟到是要站立的),使学生不“依样画葫芦”,又给迟到学生一种关爱式的惩罚——1分钟站立,学生不至于出怨气,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理念。
二、课堂中,学生看课外书,如何对待
课堂上,老师发现一位学生头低着,在津津有味地看课外书。怎么办?脾气暴躁的老师往往在课堂上大发雷霆,当场把学生的课外书撕得粉碎。这无疑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破坏了课堂的和谐宁静。也有些老师,不在课堂上发火,而是没收了学生的课外书,上交到班主任和校长那里。这样做,也惊动了学生的内心,学生认为老师在故意出他的洋相,造成了学生和老师的严重对立,不利于老师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优秀的老师面对这种情况,走近学生的身边,神不知鬼不觉地轻轻为学生合上课外书,并巧妙地以“拍拍肩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暗示警醒,教学仍然继续下去。课后又不露声色地找来学生给予批评教育。这样的教育处理,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教育刻骨铭心,学生接受教育比较顺当,也充满感激。
三、课堂中,要关注呵护到每位学生,教师应怎样站位
巡视课堂,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站立在讲台边,口若悬河地讲解着,而下面的学生却有的恹恹欲睡,有的在做小动作。课后向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大多抱怨老师对自己很少关注,缺少提醒,好像成了老师遗忘的角落。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认为,教师站在高高的讲台前,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感,能够较好地控制课堂纪律。但一直站在讲台边,往往体现不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也不能够真正面向全班面向全体,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可能显得力不从心,不利于把握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反馈。而课堂上,教师适当离开讲台,不依赖讲台而讲解,深入学生中间,在座排之间巡视,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能够巡视学生的学习,指点传授学习方法;也能够发现学生普遍感到不能解决的难题,为教师的“点”“导”作好准备。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便于多向交流,掌握情况更及时,了解问题更深入,更主要的是缩短了师生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教师同学生的心理距离。课堂上教师走到教室中间、走到学生中间,能够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学生,灵活巧妙地给予暗示批评教育,对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具有突出的作用。
四、课堂中,要使学生思考消化,教学节奏怎样调节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往往既急又快: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等学生思考成熟,就急于请一位学生答问,匆匆走过场;布置几个习题,学生刚刚读懂题目意思,尝试思考,老师却已开始点拨提示,于是一些学生的思路被打断,一些反应稍慢的学生就干脆不再思考,坐等老师讲解;学习一篇课文,学生还没有读熟、把握课文内容,老师就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急于拓展阅读;小组讨论时,不少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已经在说:“讨论好了吧,哪个小组先说?”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严重不足。
怎么办?课堂上要留出“空白”,要留出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做,就大大有利于学生消化知识。而教师讲解详尽,轻车熟路,倒使学生的心智处于懒惰状态,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就不能真正落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停留在浅层次的位置上,知识内容就没有得到真正的内化。这样,教和学的效果当然大打折扣。这正像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跟着别人走,也可以自己问路摸索着走。但自己问路摸索着走,肯定比跟着别人走,来得记忆深刻、路径清晰。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中留有空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先“探路摸索走”,则是有效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将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有经验的教师总喜欢卖点关子,在关键的时候点到为止,有意“空白”,有意留出相当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思考,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联想,这样就会使学生课堂上的思绪不再游离,学习主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课堂需要舍得留下“空白”,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钻研在知识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主发展,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智慧。
以上所举例子,实属课堂教学中的细枝末节。但我想,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处理不当,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妨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因而,我们不妨做个有心人,从小处着眼,从细节着手,不断反思探索,从而有效夯实、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