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作者: 许绚如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其主要表现为:亦步亦趋、越俎代庖、画蛇添足、轻重失度、饥不择食,针对这些误区,本文提出了三大对策:惜“画”如金、“沉默”是金、点“石”成金,以期语文多媒体教学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误区;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30-0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毋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设计或是使用都还存在着误区,其主要表现为:

一、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影响教学的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但一些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华而不实,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片面追求课堂效率,容量过大,信息难以消化

有的教师由于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效率,认为教学效率就是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误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增加知识传授密度,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果是教师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使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人灌”变“机灌”成了某些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点。研究证明,引入信息技术不等于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不等于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从这个意义上看,知识是无法灌输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建构主义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不适度、不恰当地选择课件教学,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或加重学生的负担。

三、忽视板书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的时代,因而屏幕遮挡住了黑板,课件显示代替了板书。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譬如像汉字的书写、笔画等等。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呈现,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时由于课件的画面要经常变动,用课件呈现的板书也就具有短暂性。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

由于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些人就否认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这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火车刚发明时,比马车跑得还慢,人们都称之为“怪物”,但今天它在交通方面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对于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应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它,用科学的方法使用它。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建议在使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时要注意三大策略:

策略一:加强科学性,注重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而不是研究用更多的媒体将知识“电输”给学生。在媒体的选用和操作上要加强科学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软件的选择要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要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教学媒体仅仅是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性,只有把多媒体的功能进行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切忌凑热闹图花哨、为电教而电教,把原本意蕴无穷、魅力四射的“文本”弄成天花乱坠的新玩意去投学生追求感官愉悦之所好,而要牢固树立优化组合的意识,本着形式服从效果的原则,优化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提高语言文字的训练效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最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使学生“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策略二:强调择优性

教学媒体不可拿来就用,而是要有选择、有设计地运用,不能不用,更不能滥用。要遵循择优性原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考察媒体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哪个知识点,选用何种媒体,媒体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用,何时用,达何目的,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最恰当地让学生直观感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

策略三:正视局限性

多媒体的运用,使得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媒体多元化、结构紧凑化、信息立体化的显著特征。诚然多媒体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密度、直观形象等方面确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它也有着不可与传统媒体相比拟的不足。况且“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教学实践的检验,是符合认知规律而行之有效的,尤其是语文这门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学科,更应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因素,对之我们决不能摒弃,而要发扬光大,况且多媒体教学并没有排他性。切忌违背认知规律和电教原则照抄照搬。不要因为多媒体有不足而退避三舍,也不要因多媒体有优势而泛滥成灾,更不要因为传统媒体有缺点而弃之不用,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视其局限性,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