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陈凤云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不断提高教学的策略,不仅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格。
关键词: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课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36-001
要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强化情感陶冶,努力实现知行统一
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初中生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此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初中生的生活,培养他们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特别要搞好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解决生活、学习中冲突的技能,同时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发展,达到学生身心的统一。
二、讲究教学艺术,切实达到润物无声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你的授课感兴趣。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面之缘难以逾越的高墙。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学高潮,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恰到好处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一个生动的比喻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针砭时弊的顺口溜往往会发人深省。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它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现在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个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祖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你认为台湾的出路是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思想品德课教材知识理论性很强,也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课题中关于“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单从理论上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话,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这样一个比喻,效果就会不一样:“经济建设”好比一辆汽车,“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它的方向盘,“改革开放”就是它的发动机,汽车要准确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就少不了方向盘和发动机。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三、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激发初中生自我建设的意识
“任何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内在积极性的发挥才能起作用。”从根本上讲,人格的发展完善是个人主动自觉的过程,其成效主要依赖于个体人格自我建设意识的强弱和所付出的努力。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挥最快的时期,独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强,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和调动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使初中生成为人格建设的主人,使其意识到自我的需要,自我存在的价值。要激发其进行人格建设的意向,确立人格建设的目标,掌握人格建设的方法,要依靠初中生人格自我建设积极性的发挥。教育者能给予受教育者最重要的帮助,应是唤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意识的高度觉醒。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的意志薄弱,不能持之以恒,不肯吃苦,爱模仿,而且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甚至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一下,期盼引起重视与关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种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他们的压抑情绪,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专门与教师对着干,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对学困生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遵循“爱”的原则,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放在学习成绩上。
3.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初中生心理品质和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的情况也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被确定为德育的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薄弱,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与青少年心理发展需要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不能不令人忧虑。因此,在学校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思想教育及其人格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展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心理障碍,矫治行为偏差等,都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来完成,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初中生人格健康发展。
总之,提升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率任重道远,必须拓宽视野,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下功夫,既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又要注重运用政治课特有的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新课标普及政治知识和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