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 朱叶政

摘 要:如何尽快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 新课程;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43-001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的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这一点上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任务。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在《课标》的五条基本理念中,第四条有这样一段话:“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就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乐于、勇于、勤于去进行各项教学实践,自觉、主动地去学,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负担重,压制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能放松地学习,放心地思考,不用担心老师的责骂,也不用担心同学的讥讽。这种状态学习效率最高,最易产生灵感,见解最易独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也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根深蒂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其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有价值,这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都有好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写错了或说错了,也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师生共同来分析为什么错了,原因在哪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是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轨道的极好途径。

(3)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有些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多安排他们进行物理实验;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和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教师应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去做调查研究;有些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感兴趣,教师应引导他们进行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学习的乐趣,更加主动地去学。

2.抓住教材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的作用

过去的教科书仅是知识的载体,是供老师传授知识的文字资料,教材编写从指导思想上不是考虑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而《新课标》明确提出“教科书应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教材中设置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栏目和内容,如“思考与讨论”、“科学足迹”、“做一做”、“说一说”等,从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在《新课标》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像科学工作者那样作研究,在此过程中,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的轨道中来,在开展探究性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适当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2)合适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地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探究的课题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理解自然的情感以及对物理科学探究兴趣的目的。

(3)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都不宜以个人为单位,而应该分组进行,每组2~3人,组内分工要明确。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使每个学生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本,用好教材、搞好实验、组织好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探求、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然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新课程标准》

[2]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3]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4]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2》(必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