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新上,焕发异样光彩

作者: 章晓琴

摘 要: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体验,放手让他们感悟,驾轻就熟地处理教材,机智灵活地运用课堂生成,收放自如,才能让课堂绽放异样光彩,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得到切切实实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老课新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55-001

《司马光》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中的司马光砸缸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稳重的小主人司马光更成了机智与沉着的化身,是多少代孩子欣赏喜欢的角色。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就向同行们展示了这一课,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课后纵观整个教程,我明白:本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思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寓教于乐,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发散思维的培养以及基本功的训练。具体心得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再现文本情境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得快,分散得也快,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情境导入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教功能,先让学生观看《司马光》的动画片,逼真的声画效果,真实地再现了文本内容,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吸引住了。通过这一环节,大部分学生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进入文本的学习。在教学第一自然段“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这句时,我利用电子课本,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找一找“假山”和“水缸”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学好后文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中,教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他的教学也将以失败而告终……直观演示是引导低年级儿童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的成功之一,就在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精神愉悦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文本的学习。

二、模拟情境,想象说话

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再加上观看了动画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更是轻而易举。可是语文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文本。教师在教学时不仅仅要教文本,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中更深层次的东西,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发展。为此,在这节课中,我假设了几个情境:

(1)爬上假山的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做?

(2)如果你是去找大人的那个小朋友,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大人?

(3)大人们得知司马光机智地救出了落水小朋友时,会怎么说?特别是获救孩子的家长会怎么说?孩子们的想象力、应对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此环节的体现,是让我非常惊喜的。在情境一中,孩子们提出的方法很多,诸如用抽水机抽水,用竹竿拉,用网兜捞,甚至有人提出拨打110找警察叔叔。我知道这与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是分不开的。我因势利导,夸奖孩子们表现的同时,又客观地告诉他们当时的条件,并让他们比较哪种方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地救出孩子。最终他们都赞成司马光的方法,并称赞他聪明机智。学习的预设目标轻松达到。在情境二中,我让孩子们对照课文插图,把地点表达清楚,在表述事件的时候说完整的话,简洁准确地把意思表达清楚,并告诉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向外界求助时,一定要用最简洁最准确语言表述当时的场景及需求,好让外界援助更迅速有效地实施。在情境三中,学生们更是神采飞扬,畅所欲言。整个课堂教学中互动、体验的过程,让我由衷地感受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件多么有必要又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

三、扎实做好字、词、句训练

现在很多公开课都讲究华丽的外表。其实,笔者认为,字词句的训练,应从每一节语文课抓起,这样日积月累,才能让学生形成过硬的能力。这节课,诸如字的读音的纠正,口头扩词,理解词语含义等都渗透在教学之中。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理解“和”的意思,并让学生口头造句。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句子。在教学“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时,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造句。才一年级的农村孩子,接触面有限,为了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我用幻灯播放了课前准备的课件——风景秀丽的公园,熟悉的文具盒,课间活动的同学们,一大盆新鲜精美的水果拼盘。这时孩子们都踊跃发言了,还有几个孩子受到启发,造出的句子完全超出了课件内容,真是让人欣喜。就这样,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原本单调、枯燥的字词句积累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四、角色扮演与声情并茂朗读并重

当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为了理解“使劲”二字,我创设了课堂表演情境。先让学生读熟,并提出该把哪些字重读,学生通过反复品味,都知道是“搬起,使劲砸”,这时我让一个学生表演司马光这一动作,其余学生读书。在边读边表演的模式中,学生体味到司马光急于要把伙伴救出来的那种急切心情。读书的同学声情并茂,表演的同学惟妙惟肖,在“咬牙切齿”的同时口中还发出“唉”的使劲声。经过这段体验之后,每位同学都能根据当时的情境有声有色的朗读课文。

这节公开课结束后,同事们都感叹我的学生非常配合我,让我的课精彩纷呈。其实我倒是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不是学生配合我,而是我一直努力配合他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