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寓教,让数学绽放生命活力
作者: 姚丽琴摘 要:教师最大的失败为什么不是把学生教的成绩很差呢?因为成绩差还有挽回的可能,而如果学生讨厌学习,完全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都是一种障碍。
关键词:数学学习; 乐而好学;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65-002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学生都教的讨厌学习。数学的知识系统非常抽象概括,导致数学课堂学习没有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那样形象生动。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让数学学习彰显生动活力呢?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学习
师生之间的心理氛围对教学很重要,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如果师生之间保有和谐的关系,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学习,那么教育离成功就不远了。平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多和学生相处,进行心灵交流,和学生接触,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一些烦恼,困惑等。
赞科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曾有一男孩,爱玩好动,身上总脏兮兮的,加上成绩不佳,同学对他冷眼相待。他大概也自我感觉太差,见到老师总躲躲闪闪。我有意无意的和他闲谈了几次,发现他家里是种西瓜大棚的,他时常会去帮忙,对西瓜非常了解。我特地安排,让他向同学们介绍西瓜的生长过程,以及如何在购买时挑选好西瓜。他那自信的表情,至今留在我的记忆中。我还大张旗鼓的表扬他在家里如何能干,其他同学对他自是刮目相看。之后,他看到我时,总先以笑脸相迎,道一声“老师好”,数学课堂上的他,少了几分随意,多了几分认真。
师生之间通过感情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教师的些许反感会克服。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师成为了值得亲近信赖的人,学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这种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能够潜移默化的迁移到这一门学科的偏爱上,并转化为对学科的情感,学习的动力。
二、善用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美
1.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数学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生硬古板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就会显得乏味。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对之再创造,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从而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愿学,乐学。
有时可以把教材内容溶于故事、儿歌之中,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中,师:七在古代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数,从中国的汉代起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这首诗与七也有关系,我们把它称为七律,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算算,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字?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在数学课堂上吟诗作赋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而这首诗歌又和学习主题联系在一起,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这使数学从高度抽象,枯燥呆板的形式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一想到七律,就想到了7的乘法口诀,既是吟诗又是学数学,多有味道的学习啊!妙哉!妙哉!
2.巧设练习
传统的数学练习题偏重机械式解答,很容易让学生感觉是重复训练,激不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提不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要改变,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具有独特性的,学生参与性强,乐于完成的习题。如猜猜老师的出生日期:
( )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但它是奇数。
( )一位数中最大的合数。
( )一位数中最大的偶数。
( )最小的合数。
( )5的最大约数。
( )最小的质数。
(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要猜老师的出生日期,学生肯定兴趣十足,学生根据这些条件,学生猜出是1984522,还要考虑年、月、日来合理安排,最后知道老师的出生日期是1984年5月22日。学生简直乐坏了!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巩固了知识。
学习的活力来自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利用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科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数学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
三、斟酌教学语言,让学生快乐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在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科学准确、简约精炼之外,还要善趣、善引,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喷发出一颗颗智慧的火花!
1.童趣童真,善意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时常被吸引于特级教师那美轮美奂的课堂。同样的教学内容,就算是相同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他们就能上的如此精彩呢!这当然与他们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不开。就单从教学语言看就可见一斑。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中,学生测量一条边呈水平方向的“标准”角后,师说:“刚才我们测量的都是一些‘规规矩矩’的角,这里还有几个比较‘调皮’的角,你会测量吗?”多么幽默风趣,童真味十足的话语,既富有新意,又不矫揉造作,学生绝不感觉有倦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不要紧张,其实你已经想对了。”如春风般的语言点燃着希望的火种,学生由胆小而胆大,由紧张而放松,由自卑而自信。让我们把信任的目光投给学生,把温暖的语言送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2.因势利导,巧于点拨
学习的活力来自于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好奇,对不同观点的争辩,对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教师的启发下,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他们的思维会不断放射,他们畅游在数学海洋之中,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智慧浪花。
《轴对称图形》中,有一半左右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另外则认为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见势说:“瞧,关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看来两种观点势均力敌,那么,就用事实说话吧!”学生热情高涨,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一方终于说服另一方,统一结果。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假如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如今00后的学生个性十足,颇有想法,那种条条框框,没有情感的教学早已一去不复返。数学学习应该是生气盎然、充盈活力的,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地学到知识?我这个80后教师还需多多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