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的评价为课堂“添彩”

作者: 杨莺燕

摘 要: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机智地运用精辟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优化的教学氛围。艺术性的评价,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关键词:课堂; 评价;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92-002

每一个人在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要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成为学生生命中“一次难忘的经历”,“一个永恒的瞬间”。

一、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课堂充满和谐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优化教师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到温馨,感到信任,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的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喜悦。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

一次语文课上,教学《三个小伙伴》,小朋友们在课上表现很积极,在分角色表演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环节很投入,到位。看到他们的精彩表现,我惊叹道:“你们真是一个个小演员,为自己的精彩表演鼓掌。”这样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今后自己会更加努力,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加出色。

2.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自我评价时,将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因此积极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一堂语文课中某小朋友读完《蚂蚁和蝈蝈》中“夏天真热,一群蚂蚁……”这个片段后,我引导他自我评价:“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我感觉我读得声音响亮,也有感情,就是有一处字音没读准。”“那再试一次吗?”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些了吗?”“比前一次要好,字音都读准了。”他流露出自信的神情,同时也赢得了小朋友们热烈的掌声。

当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时,他们会不断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3.通过生生互评,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在教学《咏华山》这一课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开展朗读竞赛,朗读第二自然段。当一组的同学汇报朗读完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最后各组互相评价完毕后,再让大家朗读,结果是整体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除了组与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之外,学生个人之间开展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在教学课文时,指名读一段课文后,我会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价他的朗读,从他朗读的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有感情这几方面来评价。这样会使课堂在孩子们毫无芥蒂的回答讨论中,鲜活起来,生动起来,让他们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围中学习。若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我不会直接否定和指责,而是通过其他学生的评价来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

4.提倡师生互评,保持学习张力

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柔和剂,小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受宠若惊”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地表现一番。

在教学时我常常会让小朋友评价我的朗读,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若满分是100分,你给老师打几分呢?在教学《放小鸟》这课第一自然段的指导朗读中,我在范读的时候诚恳地说:“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要仔细听哦,待会请你们当老师来评评老师的朗读好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他们很想自己当老师来做点评。当读完后,他们会纷纷举起手对我作出评价,“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可老师把‘着急’的‘着’读成第一声了……”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小朋友,你们听得真仔细,这些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我再次读时一定接受你们的意见。”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的鼓起了掌!因为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了!

师生互评使教师显得平易近人,同时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学生能够无所顾及的进行有效交流,给平淡的语文课堂带来灵动。

二、课堂评价语言艺术化,让课堂展现异彩

1.评价语言要有童趣

低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富于形象思维。他们的教材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洋溢着浓浓的儿童文学色彩。因此,评价语言力求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富有童真童趣,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朗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接受。

当学生有点倦怠时,我们可以这样说:“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玩一个游戏。”“动脑筋的时候到了。”在学生迷茫时:“真好,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在学生缺乏信心时:“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将过渡语言与评价语言结合起来使用:“有个作家小时候就住在这里,他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这个地方,就写了一首小儿歌送给你们。”“因为你们很会认字,生字宝宝就和老朋友手牵手,排好队,组成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奖给你们读一读。”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我们要巧妙地利用评价手段,将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当作游戏和玩具来进行。

2.评价语言有温度

美国学者卡耐基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我认为教师教学评价的语言应尽可能的多一些欣赏和鼓励,通过评价,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如上课时请了班级中胆子很小,平时很少发言的小朋友朗读。听完她的朗读后我就鼓励她:“你读得太好了,老师没想到你的声音那么好听,而且把文章读得有声有色。老师和同学们好想再听一遍呢!能不能再更响亮地读一遍呢?”那小朋友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其余同学不禁鼓起掌来。我又及时鼓励道:“瞧,这次小朋友们都听得更明白了,表扬你了。哇,原来你很棒的。以后要多多起来读哦。不要让那么好的声音浪费了啊!”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

3.评价语言有准度

马卡连柯曾指出:“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指出错在哪里,好在何处。评价语要同教学意图结合得相当紧密。”语文阅读过程是一个充满了“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会对教师产生误解。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当发现学生理解上有偏差时,教师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启发引导下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教《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来谈谈感受,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蚂蚁。其中一位学生说道:“我认为它们是一群很傻的蚂蚁,大热天还不休息。“我的评价并没有否定他,而是说这是你的评价,你对这群蚂蚁的看法,现在我们继续往下看。我因势利导,通过研读、辩论来纠正、引导、完善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明白蚂蚁在夏天辛勤搬粮食,所以冬天能安然过冬,而夏天老想着休息的蝈蝈,在冬天只能又冷又饿。学完后我又问那小朋友现在你觉得蚂蚁傻吗?这时他的回答是:这是群勤劳的蚂蚁。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导向作用,及时纠正学生不健康的价值观倾向,防微杜渐,才能引导学生培养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有人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作为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机智地运用精辟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精彩的,孩子的内心是感性的,孩子的语言是灵动的,我们要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好好地运用我们在孩子心中代表着权威的评价,呵护孩子那灵动的世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