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孙长水摘 要: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追求统一感受。读书活动是个体的独特体验过程,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必须摆正位置,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应是阅读的主人,文本是阅读和阅读教学的中介,是学生课堂上的第一感知对象,是学生特有的对话伙伴。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95-001
小学低年级教学应把阅读作为重要任务。《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要通过自主读书,与课文和作者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文字符号的感知分析理解,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最终把作者的思想感受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感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学生、老师进行对话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接受老师正确的指点教诲。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同样先要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前做好对教材的阅读、分析、理解工作,全面把握教材。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阅读水平,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指导他们正确地读书。
一、让学生作好阅读的准备,努力激发阅读兴趣
老师应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1.通过故事引趣
在每节语文课的开始,声情并茂地给孩子讲一个感兴趣的故事,这需要老师的语言有一定的感染性,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受到感染。慢慢的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了。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设法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之前进入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状态。
2.利用设疑激趣
在讲故事的同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在阅读课堂上激活学生已有经验,调动大脑里相关的知识储备,发现已有经验和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点,形成自主的学习意识,积极、能动地进入阅读。
3.图文结合,有图导入
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教师可先出示有关内容新颖引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之后老师设下疑问,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探索的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
二、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形成方法
这需要时间,老师要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充分阅读,在这个过程中,久而久之学生会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另外,课余时间,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配合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去读,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绝不是单凭课堂所学的内容,课内学习只是为了引玉而被老师抛出去的一块砖。只是语文学习某一个方面的开端,而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还可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阅读。小学低年级是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表达,由具体形象世界进入文字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孩子一下子不能马上就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练习、巩固。
三、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材料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低年级尤其是这样。语感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成熟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体验。老师的范读也很重要,通过老师的读,学生可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把感情透过读表现出来,教学时一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后者适合有一定阅读量和情感体验的低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培养他们的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更能积累知识和经验。
四、组织演诵,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内化
内化语言是一个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还缺乏这种能力,教师必须给予切实的帮助。
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与表现。在学生对文章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所感受之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欣赏。可以自读欣赏,也可配乐朗诵等,从而调动多种感官,各要素相互融合,以帮助学生多重记忆,整体吸收。
二要引导内化升华。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开展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的琐碎机械的作业练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性、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之,在阅读这块有待开发的领地里,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进行摸索和积累,从而把人类精神上的食粮带给学生,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又是学习之母,其对生活、对工作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搞好阅读,就没有办法使知识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扩大;不搞好阅读,写作就无从借鉴,语言也不会生动、形象;不搞好阅读,智力也无法提高。因此,我们认清阅读的重要性,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很深远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版
[2]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版
[4]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