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良好进餐行为的培养
作者: 沈梦蝶摘 要:在分析小班孩子具体进餐状况下,确定明确的进餐要求,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与练习的机会,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班幼儿; 进餐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9-001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园今年把幼儿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从一日保教入手,针对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与练习的机会,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以下进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健康进餐;礼貌进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我们开学以来一个多月耐心细致的教育,孩子们都在不断的操作中养成了良好习惯,把握了一些生活技能,但就是在午餐习惯的养成中,幼儿的表现不稳定,具体情况如下:
1.因为现在每家每户孩子都少,加上老人的宠爱,使不少孩子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口外。
2.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孩子们脑海里根本没有自己事情自己干的概念,午餐时桌面弄得很脏,饭菜吃的还没有撒的多,满地狼藉的现象屡见不鲜。
3.有的幼儿在家需要大人端着碗跟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吃上一小时的事情比比皆是。在幼儿园不肯自己动手,等着老师、保育员来喂。
二、观察记录与分析
不良的进餐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针对这个情况,在午餐环节中注重观察记录,设计相关的活动和环境,随时根据班上幼儿表现出来的情况调整策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记录一
中午,在幼儿用餐前,我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重保持桌面干净,告诉幼儿将骨头、残渣等放入空碗中,然后组织幼儿用餐。虽然其间我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但是哪怕我喊破了嗓子都无济于事,桌面上到处都是饭粒、菜汤,吃完的骨头盘中、桌上到处都有,地面也脏得无立足之地。
记录二
第二天中午,在幼儿用餐前,告诉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将骨头等放入空碗中,对表现好的宝贝老师就把糖果当奖品给他,然后组织幼儿用餐。在幼儿用餐过程中,我只要发现桌上脏了,就过去将桌子轻轻擦干净,帮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对吃饭干净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在他额头上贴上红苹果奖励。经过一段时间,整个班上的桌面、地面比起开学时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同样的一件事,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呢?
有心理学家说过:假如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在案例一中,我们是等所有幼儿全部用完餐后,才将脏乱不堪的桌面擦干净。对于最初弄脏桌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予制止,桌面也没有及时给予清理。这无疑使弄脏桌子的幼儿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其他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觉得:反正桌面已经脏了,再弄脏点也没有关系,甚至还有个别调皮的小家伙有攀比的嫌疑,比赛谁弄得更脏。
而在案例二中,我只要发现有桌子脏了,就马上过去将桌子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将骨头等放入盘中,而且有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措施。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的动作也在无声的告诉幼儿:应该这样做才对。桌面始终保持干净的状态,当有幼儿不小心掉下东西时,也能自觉主动的捡干净,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可见,在生活中要及时为幼儿提供动作示范,我们必须反复用动作去示范,帮助幼儿理解,这胜过多次的言语要求,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对今后进餐习惯培养的构思
1.在活动中我们用生动可爱的动物作为形象代言
提出的口号就是:“自己吃饭,不要喂,样样东西都爱吃。”每天小动物都会给小朋友们提出一定的要求,如:
周一:看谁小手最干净,做个干净好宝贝。
周二:看谁坐得端又好,遵守纪律好宝宝。
周三:谁的碗中没剩饭,做个节约乖宝宝。
周四:谁的面前最干净,做过整洁小宝宝。
周五:谁把碗勺放得好,就是模范乖宝宝。
只要幼儿在午餐过程中有点滴的进步,我们就把他的照片贴到“宝宝表扬栏”,并且在每天的放学进行表扬,让孩子的家长也来关注他。帮助幼儿知道自己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并且争取做到最好。
2.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调节午餐的气氛
进食时的气氛对食欲的影响很大,愉快亲切的气氛才能增进幼儿的食欲,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餐前气氛的营造。结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情况,我制定了三个辅助进餐的环节。
2.1餐前安静工作。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幼儿调节情绪,餐前不能让幼儿玩一些跑跑跳跳的活动,可进行一些安静活动,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到平静,如让幼儿念刚刚学过的儿歌,在念儿歌的同时要小朋友注意力集中,坐端正,听老师讲的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知道进餐也是如此。
2.2餐前教育工作。开始时我们主要选择与吃饭有关的故事,如《大公鸡和漏嘴巴》《小鸡小鸭高高兴兴来吃饭》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儿童故事教育幼儿愉快吃饭、不挑食、爱惜粮食。
2.3餐后交流活动工作。进行“我爱吃的饭菜”的活动,让幼儿说说今天吃的什么菜、说说菜的颜色、形状、香味等,顺便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老师简单向幼儿介绍菜的营养价值,吃了有些什么好处等,以此激起幼儿想吃的欲望,避免挑食现象。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
“娃娃家”是幼儿最喜爱玩的游戏,我们就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并通过游戏《夹弹珠》比赛,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拿小勺、端碗、使用筷子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此外利用情景表演《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等让幼儿懂得吃饭时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逐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每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相同的情况下,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愉快的进餐是很重要的事。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分析孩子的情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愉快的环境中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