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理念与策略

作者: 周勤丰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探究,其理念与策略又是怎样的呢?一、提出问题,是科学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核心。二、注重探究过程的科学指导和引导,不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三、合理的评价体制是进行有效探究的保证。

关键词:科学探究; 有效性; 理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070-001

探究教学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蕴涵着一定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把学生看作研究者和知识的建构者;把教师看作引导者和环境的缔造者;把课程看作问题链和待求证的经验;把课堂看作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要有效地实施探究教学,教师必须在确立探究主题、提出探究问题、引导探究过程和评价探究活动等方面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提出问题,是科学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核心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反映了学生在思维活跃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方面的差异。科学探究始于问题的形成,有了问题才能进行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形成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不仅决定学习的内容,而且决定研究的方向,同时还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研究发现一个合适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这一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解释的问题;这一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我们老师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自由大胆地提出问题,老师紧扣目标引导学生猜测,如果学生的思路偏离了目标,老师则及时纠编,按着既定的方向展开。

二、注重探究过程的科学指导和引导,不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科学学习的核心价值是“探究”。科学的探究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重要。科学的探究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寻求某一个科学结论,而要在教学中,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展现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观察、探究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让他们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第一,在探究活动前,在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步骤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探究实施的过程提出恰当的要求。要明确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名参与者,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一般来说,我们要实施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首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例如,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时,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选择“用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这一猜想,让学生以食盐为例制定探究计划。

第二,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既要信任学生又要帮助他们及时纠正、归纳、总结。

一方面我们要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强调归纳与总结的重要性。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归纳与总结,这也是对探究对象的再认识过程。在归纳与总结的过程中大家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同时还经历了一个协商、辩论和妥协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协作探究活动,探究者个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第三,注意引导知识的迁移。科学的探究活动必须要有一个运用和拓展阶段,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培养科学实践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精心设计运用科学技能的拓展,这种拓展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三、合理的评价体制是进行有效探究的保证

有效的探究活动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

首先,采用自我评价与反思。这是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再认识的一个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阶段。

其次,组织施行他人评价。他人评价是指被评价者以外的人进行评价,又叫外部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不能严格、慎重、客观地对某个问题做出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做出示范,给学生创造模仿和学习的机会。这样既诱发学生学会表达与倾听,又使学生养成了敢提问题、愿提问题的习惯,同时还使学生在具有团体性质的评价、争议中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达到共享、共识、共进的目的。

第三,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不能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是凭着自己一时的兴趣或爱好,缺乏持久性。作为教师必须时刻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尽可能地把学生的这种萌芽状态下的探究兴趣充分挖掘,从而为以后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我们进行评价与反思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如果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则学生会对探究逐渐丧失兴趣。一般情况下,要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行为,对于意见和建议的提出也尽量多使用婉转的语言来评价。

在科学学习中,只有保证了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让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多加交流,减少教学的低效性,为科学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