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美术资源走进课堂

作者: 魏佳

摘 要: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但要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相联系,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金坛地处江南水乡,民风纯朴。刻纸是流传于金坛市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我国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已有百年历史。入驻美术课堂具有切实可行性。本土美术资源入驻美术课堂,对美术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

关键字:本土美术资源; 刻纸; 利用; 美术教育;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019-001

一、本土美术资源引进的意义

1.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

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因实际情况补充了本土教材

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本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3.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古建筑正在加速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民间文化刻不容缓。《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

二、收集本土可适用的美术资源,优化美术教育

金坛地处江南水乡,民风纯朴。刻纸是流传于金坛市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我国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已有百年历史。明清以来传承不息。金坛刻纸作品向来以构图新颖繁茂、线条刚柔相济、刻制精益求精、蕴涵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等艺术风格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江南一枝花”。近数十年来,金坛民间剪纸经历了一个发展繁荣的历史新时期,大量各类各式、活泼明快的剪纸作品,犹如民间艺术的繁花竞放,给人们以生活的审美享受和艺术的创作启迪。所以金坛本土美术资源入驻美术课堂具有切实可行性。

三、以本土美术资源为素材,丰富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

1.运用拍摄短片、照片搜集和整理本土文化资源中的美术部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

通过放短片、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学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土美术资源——刻纸。教师在收集美术资源时,可借助现代化媒体,尽可能得到博物馆、文化馆等相关部门获取资料,零距离的接触刻纸艺术的美。

2.组织学生以考察的方式开展美术教育,把课堂移到户外

让学生自己亲临文化景观、自然风光,感受自然之美;去博物馆感受刻纸艺术之美。同时了解刻纸的历史等。考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写生和文字。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写生,既可画出考察的场景,也可以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成刻纸作品。在刻纸的过程中学习刻纸的方法以及技巧,获取在设计创造刻纸作品的灵感,感受刻纸艺术的美;文字,可更加深入的记录刻纸的历史,传承刻纸方法以及自己在考察过程中的感受。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土资源的基础上,表达情感和思想,激发兴趣和热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把刻纸资源与学生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知识

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拓展思路,丰富创作题材,促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和人格。本土美术资源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而且容量相当广,很值得我们关注。由于多元化教育也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立足于本土美术资源优化美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永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自然、文化、习俗等资源,开展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开发利用本土文化刻不容缓,挖掘利用、组织好本土文化资源教师责无旁贷,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为传承、保护家乡资源而努力献计献策,让我们的校本课程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有意义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美术新课程标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金坛刻纸,古吴轩出版社,2006

[3]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