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感培养四法

作者: 李寿芹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要想很好的使用这个工具交流思想和情感,参与社会交际,就需要具有良好的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感培养; 四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9-0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语感训练。”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音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语言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的言语早就道出了学习语言的真谛。朗读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还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并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篇好的文章必须经过反复朗读,才能读出其中一些语句的味道,领悟深层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词语、句子的品味和琢磨,就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教材中的许多篇目生动形象,文字优美,可以帮助儿童熟悉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既能培养儿童的语感,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熏陶。教师要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利用好教材,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通过教师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范读,引发、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

二、在思考中感悟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教师应抓住文本中最能表情达意的词、句、段,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领悟,体会其中的语感,感悟作者的细琢精雕,文本的妙不可言。

要引导学生从抓住关键词句入手感悟语感。教材中的文本词句优美传神,但是不易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琢磨,品味文中的那些词语用得是否恰当,好在哪里,长此以往,学生在平时的语言实践中就能自主揣摩词语的感情。如教学《草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翠色欲流”一词,我让学生饱读这段文字后思考:无边的草原颜色绿吗?鲜吗?浓吗?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明白了饱含水分的绿色草原就像一个宽阔而碧澄的水面,所以在这个词语中,“绿”字用得非常好,非常恰当,它写活了草原的意境。

教学中,教师要将关键词句、重点词语、精辟的语段作为语感培养点,一些精彩的语段是文章的灵魂,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段的感悟,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要通过比较、揣摩、欣赏,让学生对文本有着透彻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与理解,久而久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增强。

三、在想象中丰富语感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想象是思维重要的表现形式。阅读教学中只有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生动的景物、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汇总中,教师要有计划的利用适宜的文本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世界,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让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而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对语言感悟的目的。

教学《安塞腰鼓》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响声给人的感受。我让学生抓住6个“隆隆”好处,从中体会其给人产生的巨大震撼。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成了牛皮鼓了,我听到了……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的情感。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出山崖在动,心在动,人也在动,一切都是因为这安塞的腰鼓在动的巨大场面。

四、在积累中内化语感

学生语感的形成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性积累。这是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是学生生活的积累,教师要重视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中内化自己的感悟,在听说读写中将自己内化的语感加以运用。

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语言运用的沃土。课堂是学生了解生活的窗口,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生活积累,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内外结合,把生活当作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提高自己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感全方位得到培养。

只靠课堂教学去培养语感是不够的,教师要重视阅读拓展延伸,扩大学生阅读的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把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教学中要发挥好教材的示范作用,教育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一系列的课外阅读活动。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教师要善于捕捉语感培养点,要用有限的知识去孕育和启迪学生最多的能力,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培养学生能够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