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作者: 蒋为霞摘 要:生活是语言的源泉,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环境; 幼儿; 语言;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126-001
语言是人们交往的工具。《纲要》中明确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孩子的心灵是天真稚嫩的,需要我们园丁轻轻爱抚;孩子的心声是纯洁真实的,需要我们用心倾听。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把握住幼儿期这一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这是无数幼教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课题,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浅见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语言环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激发其交流、表达的渴望。
1.让孩子想说
根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站出来——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2.让孩子敢说
其实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表达能力,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3.让孩子会说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的生动、贴切些。如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积极地用语言交流活动,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出来;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联系日常生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例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会发现好多树变了样,“芭蕉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像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冬天,下雪了,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三、注重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例如热情有礼貌地招待客人,给客人倒上一杯茶,说:“阿姨,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会说:“阿姨再见。”把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学到的礼貌言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另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教师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应经常与家长交流,家长和教师要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克服方言对孩子的影响,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语言榜样,发挥示范作用。
四、综合家庭资源,促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
1.为孩子创造发展口头语言的良好环境
家长平时讲时应努力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正确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学习表情,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
丰富的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源泉,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3.让孩子多讲、多练
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有意识地寻找孩子善于表达的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王志明,林健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
[3]肖忆萍主编.《家庭育儿宝曲》,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