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是一种习惯
作者: 张宣成摘 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旅途中的一枚指南针,时刻指引我们迈向正确的方向,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一生能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这些至理名言都道出了良好习惯对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细节; 赏识; 个性;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21-001
本人在一所农村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学校招收的学生95%来自农村,且随着生源的萎缩,生源的质量更是日趋下降。刚报到的高一新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暴露了种种不良的现象,如课前不预习,上课讲话、睡觉,不交作业。凡事种种,根源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前提和保障。教学大纲也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从细节入手,并持之以恒。教育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由一件件小事组合而成。因此,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入手,这是我们培养学生习惯的抓手,也是我们的着力点。同时,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和精心培养,就如细雨滋润万物。《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同时强调了细节和坚持的重要性。
案例:受年级委托,我接手高一一个班级,那是一个无人想要的班级,整个班级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学生在遵守纪律、主动学习上都有所欠缺,经过一番观察后,我没有对学生严厉训斥,也没有给班级指定各种规章制度,而是决定从班级的细节入手。我们打扫教室的拖把都竖放在走廊里,学生来来往往,有时会把拖把碰倒在地,但主动把拖把扶起的人几乎没有,一次班会,我有意无意地说:“看一个班级学生的责任心强不强,只要关注一两个细节就够了,例如,走廊里倒在地上的拖把有没有人扶起来。况且,这对大家来说,也只是举手之劳。”不少同学轻轻点头,事后,我们班的拖把总是整齐地摆放在那里。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好像和教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我认为,一个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孩子的集体荣誉感,是其成才成人的內驱力。通过这个內驱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当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
第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特点。有位教育家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等等的不同,学生千差万别。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内心的世界,做起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才乐意接受,并最终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高一时教过一个学生,该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与同学的交往很少。老师找他谈话,态度冷淡。事后了解,孩子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乏家庭温暖和最起码的关爱。知道他的这一基本情况后,我首先找班上几个有责任心的学生,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多和他接触。课外活动时,主动邀请他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学习中,主动给他讲解一些题目,哪怕是最简单的。同时,我对班级的几个任课教师也特别提出要求,要多给他一些温暖、呵护和帮助。慢慢的,这个学生的脸上有了笑容,上课开始注意听讲,也能主动举手发言了,我觉得他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
学生既有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必须去观察、了解学生。然后对症下药,这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用统一的模式要求学生,很难尽善尽美。
第三,赏识你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班主任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激励学生的内驱力,会取得更好的结果。
案例:2010年,我执教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级,曾经遇到一个学生,该学生家在农村,成绩不好,初三第一学期,他曾经在外“打工”半年,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重新回到学校,但他的心思仍然没有放在学习上,该生的学习成绩属于班上倒数五、六名。我曾经对他进行了多次的说服教育,也和其家长交谈过,但收效甚微。但在后来的一次运动会中,我突然发现他的长跑能力很不错。于是我在班上适时表扬了他,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的些许微笑。从那次表扬以后,该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十分活跃,在班级工作中表现的也比以前积极,逐渐地,该生对班级工作积极了,作业有时也会完成一点儿,上课时也敢举手发言了。
适时的鼓励,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和学生谈心时,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上课时,对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我们可以毫不吝啬地竖起自己的拇指,凡此种种,在我们不经意的的一举一动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特别是对高一年级,高一是高中生活的起点,学生的可塑性强,这个时候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对他们人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王蓉妍.浅谈英语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教研),2011年01期
[2]陈安国.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J]学苑教育,2011年15期
[3]单梅.手把手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J]山东教育,2009年10期
[4]鲁新龙,崔延峰.初中“困难”学生违纪行为探析及解决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