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构建信息技术双赢课堂
作者: 卞英才摘 要:信息技术课堂是一门实践性、拓展性较强的学科,在打造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的同时,完全可以多融入一些道德教育的因素。不管是从教学的内容还是从教学的手段,信息技术课堂都能实现“双赢”。
关键词:德育; 信息技术; 双赢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27-00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校应确立“德育为首,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逐步实现“全员育人”模式。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培养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一条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新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实现双赢课堂已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
一、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来渗透德育
1.培养学生有关知识产权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章的第二节《有效获取信息》的教学中,一开始就强调要合法使用获取的信息:使用网上资料时应当标明作品来源、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这章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从小培养学生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的意识,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2.加强学生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知识的教育
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二章的第三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教学中明确指出了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相关案例来让学生明白自己要从小遵守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做一个网络时代的文明人。
2.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行为。教师要教育学生不随意修改机房计算机的设置,与他人共用一台计算机时,未经允许不删改他人的文件,不私自阅读他人的文档,未经允许,不私自拷贝、传播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同时要教育学生在使用学校计算机时,严格遵守爱护公物等计算机教室相关规定。
2.2提高学生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庞大复杂、鱼目混珠,网络欺骗、网络犯罪比比皆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好网络,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害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首先我们必须通过实例让同学们明白网络并非安全,需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或运行不明真相的网址,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下载网络资源。
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与网站上消极的思想、不健康的内容、五花八门的游戏、虚情假意的网上聊天等作斗争,使青少年确立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当我演示通过搜索引擎下载资料时往往会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或网页跳出来,学生看到后会故意发出一些夸张的声音。这时,我们应该马上就事论事,告诉学生,网上有些内容不适合我们学生观看,而且这些图片或网页往往还会带有病毒,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而上了当。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计算机知识的正确运用。现在很多学生把“网络黑客”、“病毒制造者”当作自己的偶像。然而他们不知道这些人固然有本事,但他们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需要负相关的法律责任。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教育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重要性、实用性、先进性。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计算机技术需要造福于人类,不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二、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来渗透德育
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多少显性的德育内容,但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德育无处不在。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1.在导入新课时设计德育内容
好的导入能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利把他们引入新的学习环境。同时,新课的导入也是渗透德育的极好时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同学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铺垫。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的第六章的第一节《图片的获取》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从网上搜索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图片,如非洲难民、伊拉克战争、申奥成功、神舟飞船等图片逐张展示,不仅让同学们感受了图片的表现力,而且更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感受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没有饥寒交迫的难民,也没有血雨腥风的战争,有的只是申奥成功与飞船上天的喜悦。
2.在练习任务中提供德育背景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布置任务时提供一个德育背景,那么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如新版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教学中,我提供这样一个背景。在物质财富充裕的今天,很多学生难受挫折,难堪重负,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有些学生在困难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以至于漠视生命,甚至放弃生命。因此老师布置的任务是上网搜索有关生命教育的文章,以“塑造阳光心灵,扬起生命的风帆”为主题创建一本摘录集。通过生命教育摘录集的创建,不仅抛出了任务,而且正确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学会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通过对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来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操作性、灵活性比较强。我们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人际关系。让同学们领会到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我们在讲到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11单元《设计主题网站》时,确定主题以后可以让学生分组,四个人为一组,设立组长,由组长统筹安排,每人做几张网页,合并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网站。在合作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校德育工作整合的研究,一方面是为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新路,另一方面也是全员育人模式发展大势所趋,是新形势下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必由之路,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