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教学的思考
作者: 张金侠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在政治课堂上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给学生介绍经济全球化呢?本文从国家安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西方借经济全球化进行和平演变的阴谋等方面,强调新形势下思品课教学,仍要加强思想性教育。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思品课教学; 思想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30-002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中国毫不例外地成了其中的一员,看看我们的周围:空中飞的波音、空客;街上跑的宝马、丰田;老百姓吃的用的,什么肯德基、麦当劳、皮尔卡丹……,洋品牌统领了我们的生活。成年人心中尚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孩子们却迷恋唐老鸭、米老鼠,流连神奇宝贝和阿凡达……。面对这一切,我们的思品课该去做些什么呢?有教师这样给学生描绘经济全球化:当今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通过资金、技术、跨国公司等要素,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各个国家市场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美国波音公司的大飞机,就有四十多个国家、两千多家企业,为它提供零配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加入到这个洪流中,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两万多亿美元,成了美国最大的债主。就此我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政治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去辩证的看问题,既要看事物的正面,也要看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事物过去,也要看到事物的将来;既要看到事物的现象,也要看到事物的本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把经济全球化描绘得如此美丽、诱人,这是误导学生。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制定游戏规则,是对经济落后国家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掠夺。我国加入WTO后,虽竭力趋利避害,但仍伤痕累累,铁矿石的谈判,稀土的贱卖,美国、欧盟高科技对华出口的限制等等,这世界的贸易哪有公平而言!世界哪有免费的午餐!这样的课缺乏思想性教育,缺乏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对经济全球化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更缺乏爱国主义的教育,没有发挥政治课的学科优势,加强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悲观地说,在经济全球化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已经处于下风。我们的民族品牌,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已经被冲击得支离破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加强学生们忧患意识的教育,并非杞人忧天,已显得十分必要。
一、居安思危 忧患意识不可忘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GDP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经济大国和科技大国。中国GDP排名第二,为什么不是大国?那是因为人家的GDP构成,是高科技,是信息产业,航天产业,航空产业,航海产业,大型机械制造业,生物产业和现代农业!这些产业,平时都具有世界扩张性,都可以以暴利赚取世界的钱;战时,全部都可以转为国家的军事实力,消灭敌国,掠夺财富。中国呢?GDP主要是房地产,根本不能到世界上扩张赚人家的钱,只能盘剥自己的民众,还帮着外国资本打劫自己人民的财富。其他如纺织品、玩具、烟酒,统统都是低技术的东西,到国外赚的也是血汗钱,根本不能在战争时期转化为国防实力。
看看我们空中飞的,街上跑的,水中游的,有哪一种是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汽车,中国的大军舰,中国的主力战斗机,有哪种发动机是自己造的?战争打的是武器库里的硬家伙,而不是国库里的软金条和货币!中国现在构成GDP的东西,很少可以转化为现代网络战和太空战、空中战争能力的东西,只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求,转化为国防力量的企业,高科技的企业太少。
1840年,清朝时我国的GDP是世界第一,占世界GDP的1/3,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二十倍,和当时的欧洲差不多,我们为什么不去占领欧洲,而被欧洲瓜分了?就是衰落到1894年的时候,中国GDP还是日本的9倍多,为什么中国不打败日本,收回琉球,反而被日本打败,丢了台湾?因为我们那时的GDP构成是茶叶、蚕丝、瓷器。惨痛历史告诉我们,GDP数量不代表大国,我们不能向我们的下一代传递我们是大国,很富有,可以不再努力,不再奋斗,坐享其成,放任他们成了吃喝玩乐的一代。其实我们面临着新的危机:我们的GDP高速增长,是以牺牲我们的环境为代价的,是以高消耗我们的资源为前提的,这种畸形的增长,外国媒体大加赞赏,是在忽悠我们。我们要居安思危,卧薪尝胆,保持清醒的头脑,教育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永远不过时。
二、看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经济全球化正在制造全球的两极分化。在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间的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信息的交换获取巨额利润。经济全球化将发展中国家纳入资本国际大循环,使之成为西方资本的积累对象。经济全球化,即资本国际大循环中的资本积累与不平等交换,是造成当今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贫富分化与南北差距的根本原因,如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陷入了贫困的泥潭。
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辩证的眼光看待全球化。既要看到全球化积极的方面,又要正视全球分裂化的现实。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必须接受全球化的挑战。全球化并不是我们可以免费搭乘的顺风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是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发展自己,还是被全球化浪潮冲向边缘,被全球分裂化的浊浪所吞没,这取决于我们的努力。我们要告诫学生:努力学习,自主创新,攀登新科学技术的高峰,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受制于人。中国的高铁技术、北斗星导航技术已作出很好的典范。
三、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美国著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很精彩的讲话,他说:“在全球化体系中,美国是唯一的和居于统治地位的超级大国,所有其它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从属它……我们不是老虎。经济全球化是老虎。但我们会骑老虎,而且我们正在对其它所有的人说,要么骑上来,要么滚开。我们之所以会骑老虎,是因为我们把它从虎仔养成大老虎。全球化的脸明显是美国的脸,它有米老鼠的耳朵,吃麦当劳的快餐,喝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用IBM公司或苹果的电脑……”这段话充分暴露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浪潮推行强权政治、强权经济、强权文化,给不发达国家带来严峻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我们在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发展机遇的同时,坚决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主权和尊严。批判地吸收别国先进文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不能迷失自己。青少年时期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期。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爱国主义永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永恒的主题。
四、少年强 则国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用武力不能消灭社会主义的情况下,通过所谓技术交流、文化入侵、思想同化等非军事化手段,借经济全球化把西方的生活价值观外输,鼓吹所谓的民主、自由,资本主义的成就,利用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强,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煽动他们放弃共产主义信仰。此所谓堡垒从内部攻破,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动声色消灭社会主义。前苏联在西方的和平演变下轰然倒下,东欧也发生了巨变,中国仍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总设计师告诫我们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我们的国门打开,各种文化思潮涌进,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学生,和我们争夺接班人的阵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先贤们睿智的呐喊,总设计师的告诫,作为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把它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句话上,自觉抵御西方借经济全球化的和平演变,捍卫我们的社会主义阵地,让社会主义的中国强大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堂精彩的政治课,应该是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思想的启迪;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而不能只传授知识,忽视政治课的学科优势——思想性教育。我认为应该这样向学生介绍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应抓住发展的机遇趋利避害。我国GDP虽然居世界的第二,但我们的人均GDP却占世界94位,我国的GDP增长是以牺牲我们的环境和高消耗我们的资源为代价的,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得用8亿双皮鞋,才能换来美国一架波音飞机!中国未来的发展,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加倍努力,发展我国的高科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