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者: 王祥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味地向学生填鸭,而应该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掌握和善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现在我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高师数学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032-002
9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的时候,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就代表了一堂数学课。那时大多数地老师上课还停留在老师讲述到学生练习的模式,学生都是在机械地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学到了什么?学完了之后用到了什么?现在看来不置可否。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信息量较大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说阻碍了其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上,颇有感悟。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我校是一所女校,我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查,学生普遍认为数理化是她们最“怕”的三门学科,而数学首当其冲,作为女生她们的数学学习功底很薄弱,思维能力不强,更善于对事物的感性认知,因此在一些概念知识的学习上先列举大量的实例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获得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讲角的概念时,我在平行的两个班级做了一个实验:第一个班级在讲解概念的时候只用传统的工具——三角尺——在黑板上边画角边讲解,虽然课堂教学要求和目标也达到了,但是很明显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都学得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因为不懂开起了小差。在第二个班级上同样的内容时,我借助了多媒体,结合郭晶晶在奥运会跳水比赛的视频将角的形成极其感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此状况下,很多学生很快就了解了角的定义并且表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后面的例题讲解和学生练习等环节都进行得非常顺利,课后的作业反馈情况也明显好于前一个班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利用计算机演示实验探究数学法则、性质与定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法则、性质与定理的教学,不应该是教师首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然后再进行推导与证明,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就是为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的最佳平台之一。因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有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完美地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使那些难以觉察的或不可能在课堂上呈现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和对数的性质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很吃力,本身函数就是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难点,形形色色的函数概念和函数图像让学生无所适从。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发现简单的灌输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这段内容的时候效率低下,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去发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呢?为此我借助“几何画板”教学让学生也当一回“数学家”。正好教研组在编写校本教材,我就负责了这段内容的几何画板教学:几何画板画指数函数操作教程:
①打开画板进入界面,在图表选项中选择定义坐标系。
②在图表菜单中选择绘制新函数,弹出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所画函数解析式即可,下以y=2x为例:
这些部分都是由学生去完成,让她们学会使用几何画板画出各种各样的函数图像,当时这段内容是在学校的电脑房上的,课堂的气氛异常活跃,很多学生一边画图一边和其他同学交流,每画出一个函数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让她们感到了无比的成就感。画完后我让她们通过自己演示的图像说一说指数函数的重要性质并且完成我给她们的一张表格(见下图)
很多学生能很快地发现图像中隐含的重要性质和结论,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而学生也真正地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后面几届学生学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我都采取了这种教学的方法,效果甚佳。同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我们以前的授课时,运用最多的就是讲授法。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这种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变成了注入式或填鸭式。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双主教学模式”是目前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地体现。
三、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只要我们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教师,是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过分地把知识“纯粹”化,而忽略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现将我多年来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归纳如下:
1.PowerPoint
PowerPoint可以用连续放映的幻灯片来表现图形运动中有关平移、翻折和旋转的实例,此外,它的另一个功能是信息量大,也就是容量大,可以在一个文件中放置足够多的内容提供给学生。PowerPoint还有其他一些功能,如:插入多种形式的图片、使用Excel表格、添加语音、使图画对象动画化等等。PowerPoint是现在我们在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不仅仅是数学,几乎每一门课程都可以用到它。
2.AutoCAD
AutoCAD是一种具有强大功能的绘图软件,它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各专业的图纸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与图像有关的教学中,这一软件也能发挥它的特长。
3.Authorware
Authorware能用于数学教学的两个主要功能是动画与交互。它的动画功能比较强大,尤其适用于几何教学,但动画必须是教师设计的,不能临场发挥。它所具有的交互作用是其他几个软件都无法比拟的,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和学习。
4.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美国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几何画板学习容易,操作简单,教师可以像使用圆规、三角板一样十分方便地使用它。在学习函数的图像时几何画板应该是最好的工具,因其操作简单,也特别适合学生操作,比如在上探究性课程时绝对是一个好帮手。此外,几何画板还具备一个优势是,它的功能非常强大。经过众多使用者的开发研究发现,它适用于数学的各分支学科。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克东.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32,33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