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胸怀 学会等待
作者: 万菊 吴杰摘 要: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响亮喊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发展也成为广大教育者热切关注的焦点。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和谐校园; 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07-001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首先,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要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其次,“多为孩子着想”,便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最后,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时间,即使这个时间会有一定的长度:一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一个学期……等待是最好的法子。
几年来,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重视开展人文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善于委婉地劝诫(寓呵护于批评教育中)
批评学生的过错,一定要事实确凿、批评得恰当中肯,做到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孩子才能消除抵触情绪,才能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认识错误,产生自责、内疚的心理,为改正错误打下思想基础。此外,批评的言辞、态度,要符合孩子的承受能力,如果违背适度原则,只凭主观意愿进行批评,很可能因越过孩子的承受能力而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善于赏识你的学生(我的口袋里总是揣满了“高帽子”)
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生小C,父母离异,无人管教,自由散漫,经常打架、骂人、不遵守纪律、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这使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任课老师也很讨厌他。于是,我便多次找该生谈话,可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劳动非常积极,于是,我便在班上大力表扬,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此时,他显得异常高兴,发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于是渐渐地改变了以前的做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各方面都在进步。
其实,我们知道对学生进行表扬并不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一种促进和教育的方法,孩子毕竟还小,最怕的就是打击,只要你多鼓励,多表扬,就能让孩子找回自信,燃起学习的激情,这就是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
三、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让孩子尊敬你,那么你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想法,读懂他们的需要)
学生都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的想法和做法该是什么,如果你要想做一个出色的人生导师,就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读懂他们的需要,多了解孩子,分享他们的快乐,才能真正地做到“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临近期中考试,复习紧张,压力很大,但更使我焦心的是:我越来越享受不到课间的欢乐,那种和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默契所产生的激情和愉悦逐渐消失,我觉得揪心和烦闷。上课铃声响过了,班长见我迟迟不进教室,便前来叫唤。“让同学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笑眯眯地对他说。一分钟、两分钟……大约十五分钟后,我悄悄地进入了教室,此时的他们有说有笑,快乐自在,看着他们充满生机勃勃的样子,我心里舒坦了许多,不动声色地观察并寻找着他们快乐的根源。
我边走边笑着说:“你们说我心里现在是高兴还是生气呢?”说完,将书放在讲台上,期待着他们的回答。“当然是生气啦!”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什么?”“因为我们该复习、复习再复习,现在不是玩的时候,怎么能玩呢!”一位学生肯定地说,很多同学都说我的笑是假装的。
一阵沉默之后,一位同学怯怯地举起了小手,轻声地说:“我觉得老师没生气。”这位同学平时很有主见。我微笑地看着他,并让他继续说下去。“这些天,我们课上、课下都没有活力,死气沉沉。今天上课,虽然我们还在说笑,但你看到我们这么活跃、开心,实际上很高兴,因为你看到了希望。”
“你真聪明!”我情不自禁地发出内心真诚的赞美。他的发言,让我尝到了“知己”的欣慰,一种被解读心灵的快乐和被理解的幸福。
那节课,是学生教我读懂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提建议》中的话,是我的学生用他们那颗童稚无邪的心震撼了我,是我的学生让我懂得在教育教学中要沉下去,浮躁、着急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我知道学生还有很多话要对我说,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上:老师,我想对你说。然后,深情地说:“同学们,老师真的好感动,谢谢你们,不过我知道你们一定还有很多话要对我说,那么今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静静地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你们心中的情思,好吗?
第二天,我收到了45份“沉甸甸”的信、“沉甸甸”的情。从此,我上课留心捕捉感动的细节,课后经常在他们中间转悠,不带任何目的,走进他们的心中,关爱他们的心灵。我感谢学生真挚的语言、纯洁的心灵,他们能让我重新拾回鲜活易感的心灵,彼此灵犀相通。
我永远忘不了这节课,在我心急、快迷失方向的时候,孩子们让我明白了“一锄头挖不出一口井”“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如果不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读懂他们的需要,又怎能因材施教?怎能分享到他们的快乐?怎能“携手共进,共创辉煌”呢?
有人说,老师的言行举止就好比是一座桥梁,将学生从无知的此岸引渡到知识的彼岸,然而,一座好的桥梁除了传播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够联系师生间的心灵交流。“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当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当你用尊重、信任把桥梁架到学生心里的时候,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总之,建设和谐师生关系不是空喊口号,和谐关系是我们的追求。在全国大好的教育形势下,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必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校园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