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建议
作者: 周波摘 要: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就是在较长的一些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也乐于上机完成他们的作业。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21-001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想象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生考试的负担。那么,如何让职业学校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应用呢?结合本人的一些经验点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实践,提倡理论教学的精讲多练
一般来说,职业中专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尤以微软的Office2000为多,也有开设Windows系列等操作系统软件和一些相关的语言教程。它们都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实践;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忘记了教学的目的。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还图文并茂,大部分学生都能看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讲些快捷有效的学习方法,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二、让个性化的作业、考试代替学生的学习负担
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故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完全不能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我们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下课后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在上机课中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4—5节的上机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造思维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发展的灵魂。我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以创造性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 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引导他们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要注意到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绝对化和僵化。创造从问题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给学生讲述画笔时,在作业中可以给他们提出怎样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他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
四、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应只是单纯设计自己的教案,而是既设计自己的“教”,又要考虑到学生参与的“学”。而且“教”与“学”的根本目的不再是单纯灌输知识而应该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人格的全面发展。边教学边总结,边总结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计算机教学还需我们的进一步摸索。“实践出真知”,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去实践,成功将在不远处。
例如,给他们介绍了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上机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等。这就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去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
首先取得成功的是在文字底部配上图画的效果。一位同学利用图片的环绕效果,使用“无环绕”方式,于是使得图片和文字能够重叠摞放,但是图片挡住了文字,也就是说文字在图片的下方,于是使用图片的叠放次序使它置于最底层,这样图片就被“压”在了文字下面。但效果还是有些不好,因为图片的色彩对比比较鲜明,文字尽管覆盖在上面,却显得有点乱,再想出最后一招,将图片设置为“水印”,最后的效果十分满意。
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知道Word2000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们 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以内写文字了,其他地区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他们还将文本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但是,有的学生不想要这个文本框的方框,而只想在里面写文字,他们就想出将“绘图”工具栏里的“线条”颜色设置成“无线条色”或“白色”。于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创造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教师们长远的任务,是贯穿于每节课,每个教学设计之中的,就一个知识点而言,主要有以下过程:教师的教:基本讲解→引导学习→启发思考→归纳问题→讲解要点→设计练习。学生的学→笔记心记→自己摸索→大胆质疑→展开讨论→总结评议→自主创造。特别注意的是这一过程是反复循环进行的。
实践证明:计算机教学灵活多变,目的明确,而且教学内容活泼多样,美观实用。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就是在较长的一些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也乐于上机完成他们的作业。以上是我个人在从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感悟及做法,愿与同行分享以期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