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到底是什么

作者: 曹照中

摘 要:“语文教师”到底是什么?从它的地位、作用、职能等角度加以回答,无疑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关键词:演员; 教师; 导演; 教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45-001

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回答:一曰语文教师是演员,二曰是导演,三曰是教练。笔者认为这几种提法均属不当。

一、语文教师是演员吗

有人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应是一名杰出的演员。”这就是说教学艺术是要靠教师以演员的方式得以体现的,没有充分的表演,教学艺术也无法得以发挥。这种认识显然表层化了。教学确要体现出艺术性,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当然要因势利导,采取各种方式,但这与演员的“演”是有本质区别的:其一,演员的“演”带有很多的艺术变形,向观众传达的是一种经过艺术处理的、作了夸张和修润的东西。教学则是本色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向学生传授的是些货真价实的东西。其二,演员“演”,追求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效果,教学则重在传授,追求传授效果和启迪程度。其三,演员“演”借助诸多手段,着力显示出“演”的特色,增强“演”的表现效果。而教师虽同样需要“演”,但重点不在“演”,而是力求质朴、精炼,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其四,演员的“演”与教学的“演”具有本质不同。演员的“演”是演员的全部内涵,它就是为演而“演”,演得是否精彩、好看是衡量一个演员表演水平的标准,而教学虽有“演”的成分,但那只是一种手段,且是一种演示、诱导,它的目的决不在于“演”。

认为语文教师是演员,不仅体现在认识上,更多地表现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了,尤其是公开教学课,表演的成分很浓。教师一举手一投足,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演练,再搬上课堂的。教师演主角,学生当配角,一唱一和,看似精彩纷呈,其效果如何,实在不敢深究。而恰恰这节课得到了认可,甚至被众口一词大加褒扬。由此可见将教师当作演员影响之深。

二、语文教师是导演吗

有人从“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出发,认为教师应是导演,学生则是演员。这种认识,乍看振振有词,其实与认为教师是演员的观点一样,都是不正确的。其一,教师需“导”,但其内涵和职能远非“导”所能概括的。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导”是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和显著标志,但用一个“导”字来概括和解释语文教学显然简单化了。叶老的话很明确,他没有把“诱导”与“授与”对立。必要的知识传授,必要的耳提面命,必要的熟读吟诵,必要的督促检查,都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职责,岂可一“导”百了?其二,学生有“演”但主要的不是演,学生当然需要演练,有些知识通过演练能有所领悟,有所习得,有些技能通过演练可获“纯熟之功”。但“演练”远非学语文全部内容,知识的吸收、迁移,能力的培养、练就,人格的锻造、形成,“演练”只占并不很大的成分。学生需要实实在在地接受知识,训练能力,铸造人格,是非常本色而现实的事。花拳绣腿并不是真功夫。其三,教师“导”并不只是导学生“练”,重要的是“导”学生“学”。学生既有“演练”的内容,教师“导”自然也有相应的成分,但学生接受知识,获得能力,乃至铸造人格,也在教师“导”的范围内,且是主要的内容和目标。比如背诵,教师可“导”学生作背诵的演练,但教师“导”的主要内涵,无疑是“导”学生如何背诵及其效率。

语文教师是导演的提法,起初也许是着眼于语文教师部分职能的,或概括语文教学的部分现象。但现在这种认识明显泛化了。不仅语文教师是导演的说法到处可见,得到默认,当你走进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课堂,这种认识影响之深,会让你瞠目结舌。教师确实就是导演,学生也确实就是演员。一堂课可以说是精彩的一出戏,却很难说是一堂成功的课!

语文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不要以为是一种进步,其实换汤不换药,都是一回事。

三、语文教师是教练吗

语文教学需要训练,尤其是技能性的东西,比如作文,尤其讲究训练。在当今对“讲风太盛”的批判和拨正中,训练更是得到了很大重视。有人据此提出了语文教师是教练的看法。但语文教师不是教练,学生也不是语文运动员。理由如下:其一,教师教不只教“练”,还肩负着传授知识,分析课文,传播文化,培育情操和人格的任务。只教学生“练”,不仅简单化、片面化,而且“练”也失却基础。其二,学生学习语文,对那些技能性的东西主要采取“练”的方式,而对非技能性的东西就难以仰仗“练”来加以解决了。如课文满含着的文化色彩,深藏着的高妙技法,不经过教师发掘和阐释,学生会所悟甚少。其三,语文教学需要训练,但更讲究涵泳其中,接受熏陶,让学生在良好的语文气氛和语文环境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提高语文素质,具备语文能力,让语文素质化入人的整体,成为学生作为人的一部分。教“练”只能让学生得到些生硬、死板、缺乏气韵的东西,无法到达心领神会的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历来被认为是工具课,所以训练被理所当然列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总之认为语文教师是教练的认识,比较起语文教师是演员、导演来说,则要进步得多,颇给人一语中的、切中要害之感,似有道破语文教学所有奥妙和真谛的味道。应该说这种认识要务实得多,也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某些效果,但会导致语文教学的理念化、机械化、技能化。语文教学最终会走入困境。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师,何必把它说成其他,岂可把它说成其他?教师的称谓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已附着了特定内涵,这个内涵又是这个名称所代表的概念的本质性体现,具有特定的规定性,不可与其他概念等同、混淆、类比。

教师到底是什么?这是涉及到教师定位的大问题,应该说,目前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没有明确的准确的回答教师定位问题,也是其中重要原因。认为语文教师是演员、导演、教练,都是对此问题自觉不自觉的探讨和认定,当然不是坏事。笔者对目前“语文教师”这几种提法的辨误,意在抛砖引玉,还恳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上一篇: 良心——师德之魂
下一篇: 教育就是信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